本报记者 蒋须俊 萧也平 通讯员 开宣 文/摄
马陵村:和美乡村赋能“农文旅”融合发展
古朴清澈的小桥流水、绿意盎然的小菜园、充满文化气息的龙灯展示馆,散发着淡淡风麦香的风味茶吧……近日,走进开发区马陵村的孙巷村,一幅春日乡村田园风光的画卷引得来往游客交口称赞。年近九旬的朱九青老人领着记者参观时乐呵呵地说,这个与香海琴枫景区连为一体的古村落,也成了一些游客的拍照打卡地。
马陵村地处开发区西北部,村域面积6.2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 近年来,该村依托香海琴枫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形成了一二三产的融合与联动,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民收入的增加。马陵村先后获得镇江市卫生村、省生态村、镇江市特色田园村等殊荣。
马陵村党总支副书记丁志祥介绍,从去年5月开始,马陵村启动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提升村民幸福感。“我们不做高档上的表面文章,而是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治理措施,全面提升村庄的整体面貌和居民生活质量。此次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涵盖村庄规划、住房条件改善、道路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水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农产品品牌推广及乡风文明建设等十大方面。同时,加强人居环境治理,整治房前屋后公共空间,打造特色“小菜园”,更新垃圾收集点,拆除老旧危房,改善水环境,并提升村庄绿化水平。通过重点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马陵村完成小菜园围栏长度1.2万余米,房前屋后道路修复及加宽浇筑共计1.5万平方米,修建村内沟渠1500多米,拆除老旧危房10多处,新建垃圾分类亭25座,对村内5个公厕进行了升级改造。
此外,马陵村大力推广农产品品牌和乡村旅游,通过安装文化宣传栏、竖立旅游指引标识等措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升村民的乡风文明意识。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重提升。”马陵村党总支书记吴霖刚表示,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的改善,极大地提升村民的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增加村民的就业岗位,提高村集体经济收益。下一步,村里将开设民宿和小卖部、农家餐饮等,在农文旅深度融合中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镇北村:干群合力,共建共享美好生活
“宽敞的道路,整洁的环境,热闹的文体广场,和美乡村建设景美人乐,我们的生活越来美好了。”四月芳菲时节,走进开发区镇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画卷。村民们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措施,村庄整体面貌和大家的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如今的镇北村,既有“颜值”又有活力,百姓的幸福感满满。
近几年来,镇北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创建的深入开展。村“两委”班子及广大党员带头参与工程建设,形成了全村上下合力共建美好生活的浓厚氛围。广大群众也积极投入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形成共同维护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户户都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状。
去年以来, 围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镇北村重点实施了道路修复拓宽、池塘清淤、新建健身文化广场、整治村民乱堆乱放、村庄绿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及“小菜园”打造等工程。针对道路狭窄、破旧问题,对多条破损路面进行修补和拓宽;针对池塘四周杂乱、池水浑浊问题,对二级沟、后东长沟、社上长沟等河道进行清淤,实现池水清澈、四周整洁的目标。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镇北村还新建垃圾中转站,打造适应垃圾分类收集、存放、转运需求的垃圾分类站;提升步巷、夏家、社上三个村的健身休闲广场,增加村民日常娱乐设施;治理村内房前屋后公共空间,局部硬化,并利用砖块、瓦等材料围合周边“小菜园”,提升村庄绿化水平。此外,还加强水利设施改造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了总长3500米排水沟、水渠,提升了村庄排水能力。
和美乡村建设极大改善了村庄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使镇北村更加宜居,村民生活舒适幸福。同时,还吸引乡贤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带动了村庄特色产业、休闲产业的发展,提高了村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