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市小麦春季田管技术观摩活动现场。记者 须俊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
早春时节,万物复苏。3月3日晚的一场春雨,对处于返青期的小麦来说,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连日来,我市广大农户正紧抓田间墒情转好之机,一着不让掀起因苗施肥,壮苗控旺,杂草化除等行动。正在田间忙碌的高新区种粮大户庄明二干劲满满,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他说:“新春伊始,市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的首个大型农技培训——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观摩暨单产提升技术培训班,让人受益匪浅。‘一找二考三送’,三策并举促春管,奏响了春耕奋进曲,也为全年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夯实了根基。”
实地观摩对比让粮农“找差距”
“这片小麦是去年11月12日播种的,目前平均叶龄已达7叶多,亩茎蘖数80万。”“那块叶片明显落黄、长势不旺的麦苗,是去年12月17日播种的,叶龄只有三叶,亩茎蘖数仅有40万………”2月28日上午,位于陵口镇青禾家庭农场一块由市粮作站进行小麦不同播期试验的农田边,打破了往日的宁静。全市140多位种粮大户和各镇(区)农技栽培员等齐聚在田埂上,对这块农田内各播段实验种植的小麦苗情进行实地查看、对比。
走近田头,只见这块小麦播期试验田内,分门别类插着醒目的银白色标牌,上面按照每7天一个播期,详细记载着播期、播量和现有叶龄、茎蘖数等。“这片适期播种,长势很好的麦苗,每亩播种量只要9公斤。适期内精量播种,不但节省种子,更是稳产高产的保证。”市粮作站专家介绍,不少种粮大户的小麦播种量亩均都在15公斤左右。通过小麦不同播期试验田块苗情的对比分析,大家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小麦科学种植对促进粮食高产稳产和增收的重要性。
而在青禾家庭农场示范方内,成方连片的小麦绿意盎然,长势格外喜人。农场主汤磊有关精量播种、抓实早春田管的一番技术要领的讲解,让前来参观的种粮大户颇受启迪,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在小麦田管方面的差距。皇塘镇一位种粮大户忙不迭拿出用手机拍摄的自家农场苗情的视频,递给市农技专家帮助把脉。延陵镇大吕村种粮大户、村民小组长张国夫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我们行宫一带的土壤不同于陵口,但这里示范方内的麦苗蘖多根壮,让人越看越欢喜。抓住适期早播匀播,依靠科技因地因苗分类管理,是小麦高质量种植和管理的永恒追求。”
“田间会考”促乡镇农技员“提本领”
“这棵麦苗叶龄多少?我来考考大家。请乡镇农服中心的栽培员来数下!”在观摩过程中,市粮作站站长、正高级农艺师赵玉兰走进麦田中,弯腰随手拔起一株麦苗进行“田间会考”。
话音刚落,几位年轻的栽培员径直走进田间,接过赵玉兰递来的麦苗一片片数了起来。“我种了十多年的地,也不晓得麦苗叶龄是怎么点的。”一旁的珥陵镇种粮大户唐黎明边说边凑上前,仔细观看赵站长手把手地指导栽培员正确计算小麦叶龄。
“不要说种粮大户不懂苗情了,如今乡镇农技队伍青黄不接,有的年轻同志因是非农专业,有的则是从其他工作岗位转岗任职的,他们对小麦苗情等知识也不在行,这个‘田间会考’很有意义。”一位老栽培员对此点赞道。
赵玉兰指着拎在手上的麦苗叶片,边示范边讲解起来,“你看,根部以上的这张叶片为小麦生长的第一叶,第二张是这片叶,如果是新长出的叶子,则根据叶龄长短来计算,如果生长的新叶超过其他叶片的40%,就是0.4叶,如超过一半多长,就是0.8叶。我们苗情统计中,所说的平均叶龄3.4叶、4.8叶、4.9叶就是这么测算而来的。”
在赵站长一番耐心细致地演示指导下,几位乡镇年轻栽培员也能正确计算出小麦叶龄。面对“田间会考”的表现,大家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实施小麦单产提升行动,除了要提升种粮大户科技种粮水平外,作为乡镇负责农技指导的栽培员更要增强业务本领。”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田间会考”这一形式,能促使基层年轻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虚心学习,切实掌握农技专业技能,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更好地服务“三农”。
专家授课为小麦单产提升“送真经”
田间地头观苗情、找短板,让参训人员获益匪浅,而此后在市农业农村局会议室举行的小麦单产提升途径与当前春季田间管理的主题培训,则让大家收获了满满的“干货”。应邀前来授课的是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稻麦绿色高质栽培团队负责人顾克军研究员,他结合生产实践,就小麦单产提升几个要点,以及如何抓住春耕春管黄金时节提升在田小麦单产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参训人员送来了实用的“科技真经”。
去年下半年,小麦播种期雨水多,导致我市30多万亩小麦播期拉得长,晚播麦较多。但播后从12月中旬以后一直少雨,气温偏高,导致早播麦生长速度快,少部分早播的已拔节,晚播麦因墒情差且出苗不齐,小麦生长差异大。我市11月上中旬播种的小麦目前为5~6叶,单株有2~3个分蘖,苗情较好;而11月下旬后播种的小麦目前3~4叶,单株有0~2个分蘖,苗少苗弱的田块较多。
据市粮作站专家介绍,小麦拔节前要因苗制宜采取促弱(苗)、控旺(苗)、稳壮(苗)技术措施,拔节后看苗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争粒、增重”。同时,针对我市常年春季雨水多、小麦怕渍的情况,及时清沟理墒防渍害,并适时防治病虫草害。“此次组织的大规模春季田管培训,打响了春耕备耕的‘第一仗’。在当前的春耕生产中,全市上下就是要合力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跑好春耕生产‘第一棒’,奋力夺取夏粮丰产丰收,为全市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