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慈善情暖困难家庭

市慈善总会投入1600余万元让困难群众幸福过节

本报讯 (记者 陈珊珊 通讯员 张栋)“真没想到能有这笔钱,太感谢你们了。”22日上午,接过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送来的2万元慈善爱心善款,刚从医院回到家的胡国金很是激动。据悉,胡国金于去年3月做了心脏手术,自费部分超过20万元,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为让困难群众幸福过节,连日来,市慈善总会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工作网络优势,共投入慈善资金1600余万元。其中,实施低保类大病对象慈善助医项目投入250万元;实施“冬季慈善送温暖·救助急难防返贫”项目投入176.7万元;实施慈善临救项目,今年1月临救197人次,支出救助金103.4万元;实施“党内关爱送温暖行动”项目投入35万元。此外,还实施了困难尿毒症患者救助项目及市镇村三级慈善组织联动救助项目。春节前,市慈善总会还开展了困难劳模帮扶、慢性白血病救助、儿童大病救助、“失独”家庭救助、住院治疗困难精神残疾人救助等救助帮扶活动,支出48.2万元。

红十字会人道救助暖人心

本报讯 (记者 桂祉越)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了春节“博爱送万家”活动。1月21日~22日,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先后前往陵口镇折柳村、延陵镇行宫村、高新区大圣村、司徒镇薛甲村、吕城镇井园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走村串巷看望困难群众,为他们送上食用油、大米、毛毯、年货包等物资以及春节问候,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红十字的关爱传递给困难群众。

据介绍,此次慰问活动对象主要聚焦最易受损群体,包括因灾因病生活困难群众、大病及罕见病患儿家庭、救护师资、救援队骨干、部分遗体捐献者家属、无偿献血及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以及其他需要人道关爱的群体,共惠及37个村(社区)900多户,彰显了红十字会在人道救助领域的助手作用,营造了关注弱势群体、帮贫助困的良好社会风尚。

近年来,市红十字会常态化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大力弘扬人道救助精神,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的募筹优势,深入基层,分类帮扶,展现了红十字会在新时代的新作为。

新春送温暖 敬老献爱心

本报讯 (记者 茅猛科 通讯员 徐冬阳)春节临近,为让全市失独老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社会的关爱,17日~21日,齐梁义工社联合市慈善总会开展“迎新春送温暖”活动,组织近百名志愿者将价值10余万元的爱心物资送到全市880户失独家庭、1405位失独老人手中,并送上新春佳节的问候与祝福。

统一发放现场,志愿者将大米、鸡蛋等物资一件件分发到失独老人手中。对骑车前来的老人,志愿者主动帮助他们装车打包,嘱咐老人路上注意安全。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分成数个小组,帮助老人将物资送往家中。

入户发放现场,志愿者与失独老人促膝谈心,耐心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细致记录下每位老人的具体需求和问题,以便今后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送上慰问物资后,志愿者鼓励他们勇敢直面生活中的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

慰问之余,志愿者们还帮助部分老人擦窗、清扫、整理杂物,让老人家中焕然一新。看着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老人们脸上绽放出开心、感激的笑容。

据了解,面对善款减少、帮扶对象数量增加的双重压力,近年来齐梁义工社多措并举、竭尽所能,确保关爱措施不减少、服务动作不走样、帮扶质量不下降,用满满的爱心填满了失独老人的心。

呵护成长 暖冬“童”行

本报讯 (记者 谢超)新春佳节将至,为持续在困境青少年关爱帮扶上实施更多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举措,连日来,团市委开展“呵护成长,暖冬‘童’行”慰问活动,联合各镇(区、街道)志愿者为困境青少年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物资、零食礼包等物资,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传达给每个困境青少年。

一套崭新的文具、一个柔软的U型枕、一袋喜爱的零食……这些物品在很多人看来微不足道,但对困境家庭的孩子来说,却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心愿。今年,团市委精心准备了“暖冬大礼包”,包括文具礼盒、卡通日历、零食大礼包和U型枕、保温杯、暖手宝等,并由团干部和爱心志愿者分批次送往各个镇(区、街道)的166名困境青少年家中。“这个保温杯真好看。”延陵镇行宫村的小木(化名)看着送来的新春礼物,眼里充满惊喜。

走访过程中,团干部们详细了解这些困境青少年的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倾听他们当前的困难和诉求,鼓励他们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勤奋学习、不懈探索,努力成长为社会的栋梁,报效祖国。

据悉,团市委已连续多年开展“暖冬行动”,通过物质帮扶、精神关怀、关爱慰问等,帮助有需要的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上的“急难愁盼”,为以“事实孤儿”为主体的困境青少年群体营造一个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的寒冬和幸福快乐的春节。

“我们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动员更多爱心组织、爱心人士参与到‘暖冬行动’中,以‘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形式对孤残、单亲、生活困难等困境青少年开展结对关爱,切实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新助力、播种新希望。”团市委负责人说。

68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收到“温暖礼包”

本报讯 (记者 郡玉)近日,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行业工会联合会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专项行动”。

慰问组先后走访了美团、饿了么、快递行业、道路货运行业及诺得物流等5个新业态行业工会,共为68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送上慰问礼包,让奔波在大街小巷的劳动者切实感受到工会的关爱与牵挂。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继续创新工作模式和方法,扎实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持续拓宽服务领域和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暖“新”系列活动,满足新业态劳动者多元化需求,当好暖“新”娘家人;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和公益服务,通过普法宣传活动及提供法律咨询,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和保障,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慰问送关怀 情暖老兵心

  

微信截图_20250127135956

微信截图_20250127135956

春节前夕,市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市老兵企业家商会对困难老兵开展节前走访慰问,送上新春祝福和慰问金,与他们一起共迎新春佳节,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周建平 摄)

关爱教育老功臣 岁寒情深暖人心

本报讯 (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张文龙)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近日,司徒中心小学退教协会相关人员走访慰问了司徒中心幼儿园原园长石岩和司徒中心小学退教协会原会长臧关林。

石岩曾是国家级德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并多次被评为丹阳市和司徒镇优秀党员及三八红旗手,退休后依然时时关注司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时不时进行教学现场指导。臧关林曾获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殊荣,多次被评为丹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并被评为首届“丹阳好人”。如今,80多岁高龄的臧关林依然心系家乡教育事业,退教协会的许多工作他依然冲在最前方。

市医保局慰问重度失能人员家庭

本报讯 (记者 丽萍 通讯员 陈泠亦)23日,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市长护中心和紫金财险,对我市享受长护险待遇的重度失能人员进行走访慰问,为他们送上米、油、鸡蛋等生活用品。

当天,慰问组一行走访了大定船社区、新家园小区、化肥路社区、惠和苑小区和东庄村的6户家庭。每到一户,慰问组都向重度失能人员家属详细了解其日常生活情况,倾听他们对照护服务的需求与改进意见。“享受长护险待遇后,服务人员1个月上门7次,还主动帮忙打扫卫生,家人照顾负担大大减轻。”交流中,重度失能人员家属林先生说。

“长护险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重要政策,后续将组织开展针对性培训,规范护理服务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持续提升长护险保障水平,让失能人员及其家庭享受到更贴心、更优质的医保服务。”市医保局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着力健全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强服务标准建设与对护理服务机构的监管,确保服务标准的规范统一与服务质量。

我市体彩开展“微光行动之公益体彩暖冬季”活动

本报讯 (记者 丽萍 通讯员 陈妙)21日上午,市体彩中心开展“微光行动之公益体彩暖冬季”慰问困难站点活动,为困难站点送上慰问金,以点滴善举传递公益力量。

慰问组一行先后走进6个困难站点,详细询问网点经营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存在的困难,嘱咐他们保重身体,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活动通过体彩“微光行动”,将公益金用于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让他们切实感受到来自体彩大家庭的关心和温暖。

如意慈善情暖困难家庭

本报讯 (记者 溢真 通讯员 丁斌)近日,如意慈善公益服务团开展春节慰问活动,为曾经帮扶过的困难家庭送上年货礼包和新春的祝福。

如意慈善此次慰问的年货礼包包含大豆油、米、毛巾、牛奶、红枣、桂圆、对联福袋、年糕等8样物品,同时还为每户困难家庭送上300元现金,确保他们能过一个幸福的新年。据悉,这已是如意慈善第8年开展节前慰问,共慰问困难家庭437户,送出现金131100元,年货礼包价值122360元。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