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核心提示: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何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

如何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勇于担当,敢为善为——

凝聚合力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6c757d762d535265341f8742c4116edc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季梦琦 管飞翔

一年之计在于春。如何做好新一年“三农”工作,有力有效推进我市乡村全面振兴?2月27日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荆健康在交流发言中表示,2024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精神,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种好“责任田”,做好“牵头人”,当好“参谋长”,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丹阳新实践作出不懈努力。

锚定“一个目标”,凝聚全面振兴强大合力。荆健康说,首先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锚定建设“农业强市”核心目标,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职能,发挥党管农村工作的政治优势,抓住“关键少数”,围绕重点工作搭好组织架构,系统协调落实好组织、人才、资金和土地等保障。其次是抓好重点任务分解跟进。聚焦乡村“五大振兴”重点难点任务,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和推进乡村振兴八项重要工程,跟踪做好任务分解和指标落实。三是落实乡村振兴督查考核。进一步细化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办法,突出实绩导向,稳步提高粮食生产、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富民强村等重点工作在考核中的占比。常态化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发挥好督查调度“指挥棒”作用。

坚守“两条底线”,筑牢农业农村安全基础。为坚决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我市一是抓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保供。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误农事抓好农业生产。强化任务分解和考核,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87.72万亩、总产不低于43.24万吨。抓好“菜篮子”“肉盘子”产品生产,落实蔬菜播种面积12.6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54万亩以上。二是推动农业产能提升。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制止耕地“非粮化”,确保粮食生产应种尽种、种足种满。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主体责任,加快司徒镇0.6万亩高标准农田提升项目建设。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严格落实稻谷补贴、耕地地力补贴等种粮补贴政策。三是强化农业生产装备和科技支撑。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建设特色农业机械示范基地2个,农作物耕收种综合机械化率达92%以上。借助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丹阳皇塘工作站成立的契机,持续深化与高校高层次人才及大院大所合作,推进先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引进和转化应用。加快推进智慧农业发展,新建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大数据应用场景各1个,积极创建省级示范基地。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富民强村帮促行动。以乡村振兴“书记领航”项目为引领,市农业农村局持续深化“六个一”帮促机制,常态化落实帮促工作。会同丹投集团和开发区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园项目建设和产业招引工作,积极探索强村富民新渠道,提高经营性收入在村级收入中的占比,2024年各行政村(涉农社区)年集体经济收入要稳定超过120万元,为2025年全市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0万元奠定扎实基础。落实低收入群体保障。会同民政部门常态化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工作,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健全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贫困监测预警,对纳入监测的返贫高风险人员,分层分类实施帮促救助。扩大乡村公益医疗互助范围。持续推进延陵镇、丹北镇、司徒镇乡村医疗互助工作,并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实现群众医疗互助全覆盖、广受益。

抓好“三个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今年,我市将加强农业农村产业项目招引,着力推动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开工建设项目不少于20个、年度投资超15亿元。做好“土特产”文章,发挥江南生物、丹和醋业、同乐面粉等优势企业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协调推进乡村建设水平提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深化人居环境“四联四治四美”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每月一次的“集中整治日”活动。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逐步放大高新区大钱、大圣片区,延陵镇九里、柳茹片区及开发区祈钦、建山片区示范效应,以点带面集中力量新建一批丹阳特色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围绕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丹阳样板’”的目标要求,从农田退水、秸秆离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等方面入手,全力探索适合丹阳农业绿色发展的新途径。

有序推动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围绕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的要求,落实好就业富民、创业富民、产业富民等9大方面26条重点任务,统筹做好要素保障和协调调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幅达7%以上。组建成立“丹阳市新农人联盟”,深入实施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落实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工程,切实发挥“新农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创新创造能力,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激活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真正实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