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心事”医生懂

核心提示: “今年春节开不开心?”“有没有参加寒假学校活动?”“过年你有没有玩游戏?”“你喜欢校园的环境吗?”……

98

图为开学后学校开展社会活动,组织孩子们参观我市练湖乳品奶牛养殖基地。记者 溢真 摄

本报讯(记者 溢真 通讯员 陈浩文) “今年春节开不开心?”“有没有参加寒假学校活动?”“过年你有没有玩游戏?”“你喜欢校园的环境吗?”……2月26日下午,在市心理救助与咨询中心的心理门诊诊室里,赵平平老师正在跟13岁的男孩小汤(化姓)聊着天。为更好地满足儿童青少年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就医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连日来,市儿童医院学习困难门诊、市教师发展中心家庭心育辅导服务“听云间”等接受全市学生和家长咨询。

小汤是一名七年级学生,半年前出现厌学情绪,做作业拖拖拉拉,人也萎靡不振,经常跟妈妈说“不想去上学”一类的话。他妈妈开始以为是一时的不顺心导致也没放在心上,结果半年过去了,小汤的状况非但没有改善,考试成绩还一落千丈,家长说两句他还会生闷气。难道是心理出现问题了吗?听说丹阳也开设了心理门诊,他妈妈赶紧预约带孩子前来咨询与评估。

记者了解到,我市心理门诊室外墙面上都贴了儿童心理科普小常识,绚丽的色彩搭配也给等待就诊的家长和孩子带来了暖意。而诊室往往更像是一处“谈话间”,医生和心理老师并没有把孩子当成患者,反而是以“拉家常”的方式跟孩子沟通,通过慢慢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学校里的心理及行为状态,以利于综合评估孩子的症状。心理门诊旁边还设置了心理评估室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室,以达到精准诊断治疗的效果。

“孩子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和行为上面。”据云阳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王丽琴介绍,当下,很多儿童青少年虽然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同时也承受着压力。学校的课业负担、同学的相互内卷,让迷茫和犹豫成为常态。沉溺网络、社交恐惧让人逐渐封闭自己,成为“手机控”“社恐一族”,与他人难以建立亲密关系。失眠问题日益普遍,影响身心健康。烦躁、抑郁、敏感、自卑等情绪笼罩着孩子,让孩子心情沉重,出现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家长或者孩子的监护人可以陪同孩子到医院和医生进行第一次面诊,接着还会进行一个病史的采集,针对孩子的一些情况进行相关的检查和心理评估,最后给到一个准确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

市医学会精神卫生学组组长、市精防院副院长薛晔副主任医师提醒,在日常生活中若孩子出现学习困难、厌学情况导致显著的学习成绩下降,情绪波动大,甚至出现逃学情况时,家长要特别关注。除此之外,若孩子常出现白天嗜睡、晚上入睡困难,有时还会出现自我伤害、冲动暴力的情况,要及时到医院治疗。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耿振美则建议,在校期间,老师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多组织孩子参加社会活动,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指数。家长也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家庭内部环境稳定,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