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秸秆综合利用田间“最后一公里”

核心提示: 秸秆利用,变废为宝。长期以来曾被农民付之一炬的农作物收获后废弃物——稻麦秸秆,通过近年来的深耕和还田利用,不但有效提高了农田有机质,还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bea535777eededd4c9cd008e77a30ccb

图为与会人员观摩迪飞生物的纳米膜发酵排蒸汽水系统。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吴俊 董盛盛

秸秆利用,变废为宝。长期以来曾被农民付之一炬的农作物收获后废弃物——稻麦秸秆,通过近年来的深耕和还田利用,不但有效提高了农田有机质,还使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长年的秸秆全量还田易造成田间秸秆过多,不利于机插秧作业或易造成死苗现象,也增加了病虫草害防控成本。如何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近日,在司徒镇的迪飞生物有限公司召开的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座谈会上,来自市有关部门、部分镇区的种粮大户、农业农村部门负责人及村党组织书记、秸秆回收企业负责人等人员,围绕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就打通田间秸秆“最后一公里”集思广益,共商机收后如何高效做好秸秆收集之策。

秸秆多元化利用方兴未艾

位于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内的迪飞生物技术丹阳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要从事畜禽粪便、秸秆、树枝、废弃果蔬、农膜等废弃物处理。今年,该公司收集秸秆2万余亩。据迪飞生物负责人张亦飞介绍,公司与安徽有多年收集秸秆经验队伍合作,上半年组建了62人的队伍,分为5个组,其中4个组分别在司徒、延陵、珥陵、开发区进行小麦和水稻秸秆收集,1个组在司徒镇周边进行油菜秸秆的收集。在收集高峰时,有搂草机5台、打包机8台、抓草机6台、挖掘机2台、专用运输车辆12台、秸秆粉碎机2台。

“对于这些离田收集后的秸秆处理,迪飞生物已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利用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的新路子。”张亦飞说,在秸秆综合利用上他们重点走好“四步棋”:一是制作肥料。将回收秸秆进行二次粉碎后加入畜禽粪污,采用纳米膜发酵工艺制作堆肥,年需用量4600吨,生产的堆肥每吨出售价是600元左右,若加工颗粒有机肥每吨出售价1800元。截至今年11月30日,已销售堆肥16000吨。二是加工饲料。将回收秸秆进行二次撕碎处理后加入适量微生物菌种发酵成为牛饲料,年需用量800吨,每吨出售价是800元左右。三是作为菌菇生产基料。将收集的小麦秸秆出售给菌菇生产单位作为生产菌菇的辅料,预计年需用量500吨,每吨出售价是600元左右。四是加工成颗粒燃料。被收集的农作物秸秆除了以上用途外,还可以加工成颗粒燃料,目前市场行情看好,也可以直接送电厂作为发电燃料,预计每吨出售价是400元左右。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公司已销售给电厂1250吨。目前,迪飞生物正着力打造“由点带面、全域共富”的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丹阳模式。

秸秆综合利用难题在“前端”

秸秆综合利用的前端是留存于田间的秸秆能够成功打捆收集运走。“秸秆离田”可以很好地规避秸秆全量还田带来的弊病,特别是离田秸秆多途径、多层次的综合利用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出苗率,减少病虫害,还可以避免污染和焚烧隐患,将“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双赢。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市小麦、水稻年产秸秆资源约50万吨,实际可收集秸秆资源量约超30万吨。但秸秆离田必将产生大量盈余秸秆,如何使这部分秸秆资源最大化,提高秸秆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水平,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珥陵镇新庄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徐先忠坦言,对机收后农田秸秆的处理,能收集最好,对于种粮大户而言,也都希望秸秆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可收集过程中大家对此的积极性并不高。从2010年至今,他农场的1000多亩水稻、小麦全部实施秸秆还田,其中部分田块还犁耕深翻过2次。究其原因,主要是收集的及时性不能保证,会耽搁农时影响抢收抢种。同时,大型收集打捆机械对农田道路、渠道等基础设施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破坏。另外,有些地块打捆收集机械也进不了。延陵镇东皇村党总支书记束和平说,今年,该村收集打捆的秸秆面积有3300亩,除了小田块和路不好的地带不能下地收集外,绝大部分田块秸秆进行收集打包。但在农忙高峰季机耕打田、抢种农时紧,首要的是解决秸秆打捆离田运输不够及时的问题。在面对面广量大的收集任务时,秸秆收集主体的装备、收集团队等面临不足的短板,依然是个最大挑战。

提高农户对秸秆收集多元化利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在“前端”的有效之举。迪飞生物有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对于政策这块,秸秆机械化还田农户可以享受每亩10元的补贴,但秸秆收集这块对农户还没有补贴政策。他建议政府对相关秸秆政策作相应调整,同时,按照标准化秸秆收集方式,统一收割留茬高度,以优化秸秆离田回收流程,为农户提供便利。

“解剖麻雀”逐步探索实践路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的推进,近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已告别了昔日一家一户分散种田模式,迈上了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不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机合作社各类农机配套齐全,利用其拥有的大中型拖拉机等装备,依靠大户投入购置秸秆打捆等设备,通过自身收集能否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在“前端”的问题呢?这成为此次我市秸秆综合利用座谈会上与会人员探讨的课题。

作为我市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最大主体,年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了近4000亩粮食。“得益于全程机械化,11年来我们一直在秸秆还田的同时推行犁耕深翻,我们从去年开始,犁耕深翻一年增加到两次。”庄玉枫说,每年农忙季节必然伴随着秸秆处理问题,对于种粮大户来说,既要抢抓收割、种植进度,确保高产稳产,又要统筹兼顾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文章。如果由种粮大户以点带面自行收集秸秆的话,她建议借鉴日本农业上采用的“小捆收集+烘干”的小方捆式收集方式。

副市长杨文军提出,为打通秸秆综合利用田间“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市将以10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为范本,选择在珥陵镇新庄农机合作社、延陵镇东皇村农机合作社、高新区年豐农业科技、延陵延星村锁虎家庭农场4家从事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解剖麻雀”,让他们根据现有情况进行投入与回报的测算,对照省定2025年秸秆离田率百分之二十的目标,在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每家形成一个方案,届时开展专题研讨。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循序渐进,待积累部分经验后再提升和进一步扩大示范收集面积。他希望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在政策方面给予支持,上下合力,共同研究,推动我市秸秆综合利用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