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后“再下乡”,知青归来忆往昔

核心提示: 近日,陵口镇新陵村新建自然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也是特殊的“家人”,他们是原陵口知青队的四十多名知青。50年前,他们从不同地方来到这里,共同学习、生活、奋斗,数年后,他们又去往不同地方。现在,他们再次回到故地,相聚在一起。一双双满是皱纹的手紧握在一起,一双双饱经沧桑的眼眸交织在一起……

本报记者 马骏

“当年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还是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都成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近日,陵口镇新陵村新建自然村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也是特殊的“家人”,他们是原陵口知青队的四十多名知青。50年前,他们从不同地方来到这里,共同学习、生活、奋斗,数年后,他们又去往不同地方。现在,他们再次回到故地,相聚在一起。一双双满是皱纹的手紧握在一起,一双双饱经沧桑的眼眸交织在一起……

“我们陵口知青队创建于1973年,是丹阳最早的知青点,也是江苏省级先进知青点。”说起当年的陵口知青队,今年63岁的卢志花丝毫不掩饰心中那份骄傲。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卢志花拉上比她大一岁的程国珍到处寻找农具。不一会儿,一个甩着箩筐,一个挑着扁担,两人便如当年一般迈着大步在村子里走了起来。“我是1977年来到这里的,她比我早一年来。”卢志花说,“当年,我俩就像双胞胎一样,她去哪儿我就去哪儿,两人一起务农、一起吃饭、一起学习。”看着周围的环境,卢志花很是感慨,“再回到这里,虽然道路、房屋等都变了模样,但我们还是很激动,就像回到故乡一样。”卢志花说:“我们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在这里的很多日子都刻在了心里,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个是我们以前的老房子啊,没想到还能再看到。”在被老知青们称为“知青红楼”的一幢老房前,大家忍不住上前摸了摸外墙的红砖,回忆也涌上每个人的心头,“当时,我们知青队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的。那时候伙食差,有时一个月吃不到一次肉。”程国珍回忆道,“虽然白天劳动很辛苦,吃也吃不好,但知青们苦中作乐的本事还是有的。晚上及工余时间,知青们的生活还是很丰富的。我来到这里的那一年,正碰上队里新建水泥篮球场。闲暇时,打球、打牌、下棋等文体活动很常见。”程国珍说,那时候,知青们大都喜爱音乐。乐器爱好者也多,唱歌的、拉小提琴的、拉二胡的、吹竹笛的、吹口琴的,不乏高手。每到夜晚,“红楼”上空琴声笛声悠扬,散发着文艺气息。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这次我们回到这里来,发现村子的变化实在太大了。”程国珍说,“现在,我们新建村变得这么美丽漂亮,规划得这么好,村民们的生活过得不错,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经常回来看看。”

50年前,这些知青背起行囊,告别父母,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他们植树耕田、教书育人,用热血书写年轻人的青春与理想。如今,知青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知青精神仍鼓舞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在未来的日子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