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相伴五十载,相濡以沫见真情

核心提示: 原来,当天是老两口金婚五十周年的喜庆之日。从1972年结婚至今,今年78岁的吴二林和75岁的老伴王兆娣,相依相伴已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风雨相伴五十载,相濡以沫见真情

——一对金婚夫妇历经磨难终获幸福的故事

图为吴二林夫妇在一起看书交流。记者 蒋须俊 摄

本报记者 蒋须俊

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傍晚,开发区御珑湾小区退休渔政技术人员吴二林家中欢声笑语,暖意融融。他的儿子、儿媳、孙女及一些亲友纷纷为他们老夫妇俩送上祝福。原来,当天是老两口金婚五十周年的喜庆之日。从1972年结婚至今,今年78岁的吴二林和75岁的老伴王兆娣,相依相伴已携手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一张保存了50年的红色结婚证,被吴二林精心摆放在桌上,看上去虽有些褶皱,但在上方印制的红色五角星和毛主席语录,两边装饰的麦穗、棉花及下方两朵大红花等图案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温馨怡人。“这张结婚证是1972年2月5日领取的。我是荆林段上村人,结婚时27岁,当时在荆林大队任主办会计;兆娣24岁,家住邻村洪巷村。我俩是经媒人介绍认识走到一起的。”捧起这张由荆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颁发的结婚证,吴二林一脸喜悦。

“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我们一直用行动践行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和相守一生的承诺。”吴二林告诉记者,50年来,他们夫妇俩从没红过脸、吵过架。特别是在妻子面临性命关和生子关的关口时,他一直相依相伴在妻子身边,可以说是患难夫妻见真情。

婚后第三年,27岁的王兆娣在一次腮角切片化验中,不幸被诊断患了恶性瘤,这对吴二林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为减轻妻子的心理负担,他只是告诉妻子所患的是复杂性皮肤溃烂,随后陪她辗转到南京大医院求诊。在经过两个多月的放射治疗和前后3年的定期复查后,妻子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最后一次复查时,医生透露,与其妻同病症的近60个在册病人,经治疗存活者仅王兆娣等2人。面对死里逃生的妻子,吴二林抱着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生孩子也是一场闯险关和搏命的“战斗”。吴二林告诉记者,他37岁那年才有了自己的孩子。此前,妻子生育的3个孩子皆因ABO溶血症不幸先后夭折,这让夫妇俩伤心至极。后来,他从《新华日报》上得知南京某妇幼保健医院在促进优生优育方面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看到一线曙光的吴二林,急忙带着妻子专程去省城求诊,并让妻子在该院进行产前检查和生育。按照医嘱,妻子一直服用医院中药制剂“退黄汤”,最终保住了孩子,夫妇俩高兴地给孩子取名吴天赐。2002年,儿子中专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武警战士,2004年退伍回乡工作。如今,一家五口人住在一起生活,其乐融融。

说起结婚五十年来的变化,吴二林感慨万千,从他的小家庭变化中,反映的就是时代的变迁和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吴二林说:“兄妹四个我排行老三,那时农村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全家住的是低矮的平房,分家时,我只有半间房,只能暂住在生产队一间公房内。婚后,我随在丹阳钢铁厂上班的妻子于1984年住进了由工厂民建公助的宿舍楼。”随着手头积蓄的增加,几年之后,夫妇俩一合计,买下了位于港口西路的小宿舍楼,一直住到2009年2月。后来,考虑到房屋面积小,加上儿子、儿媳和孙女共5口人,2009年,吴二林一家便在开发区一小区购买了120多平方米的电梯房。

除了住房变化外,家庭收入的变化,能够直接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吴二林清楚地记得,上世纪70年代,他在大队工作时,是按照生产队平均300个工计酬,“1973年一个工是6毛钱,一年工资报酬仅有近200元,当时我妻子的工资也微薄,每月也只有20多元。”1988年,吴二林调到荆林公社多种经营服务站工作,每月工资收入达到98元。随着城乡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职工工资开始连年上涨。吴二林说,之前他每月工资为1478元,到2012年月工资已达3464元。“退休后,现在我每月拿到手的退休金有6470元;老伴的退休金也节节攀升,由原来每月的几百元,上涨至目前的每月3490元。”吴二林乐呵呵地说道。

“金婚寓意着携手走过五十年的夫妻感情像金子般珍贵、坚定和历久弥新。”吴二林表示,“儿子、儿媳对我们非常关心,老伴自患上眩晕综合征后,乘电梯出行会感觉眩晕,因此去年夏天,孝顺的儿子便卖掉了原有的电梯房,选择在御珑湾买了一楼的房子。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老夫妇俩要活好每一天,安享天伦之乐!”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