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龄”到“乐龄”,探寻耄耋老人的“幸福密码”

核心提示: “我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幸福的!”18日上午,秋光正盛,94岁老人王正顺漫步在林荫道,向记者分享着他的“幸福密码”。

图为王正顺在摆弄他的摄影器材。记者 桂祉越 吴琪 摄

本报讯(记者 桂祉越 吴琪) “我的晚年生活是非常幸福的!”18日上午,秋光正盛,94岁老人王正顺漫步在林荫道,向记者分享着他的“幸福密码”。

王正顺,17岁入伍,成了一名军医,先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1964年转业到丹阳县卫生防疫站(现市疾控中心)工作,在职期间,他为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的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1992年,王正顺正式退休,开始了自己的晚年生活。“退休后没什么事做,老伴就提议让我去学摄影。”王正顺介绍,年轻时由于自己做过宣传工作,在摄影方面有一些基础,老伴的提议让他动了心。2008年左右,王正顺在老年大学报班学习拍照和后期制作,按下了摄影的“快门”键。

走进王老家中,客厅背景墙上的五幅鲜花摄影作品引人注目,有火红的郁金香、含羞待放的菊花,还有洁白的莲花。“我最喜欢拍莲花,今年夏天为了拍它,我掉进池塘两次呢!”说起这段经历,王老的脸上笑意十足。

而在王老的书房里,一本本摄影集被按照年份依次摆放整齐。“这是十年前我去吉隆坡拍摄的石油双塔,为了拍它亮灯的那一刻,我在对面酒店租了一个房间,从上午一直守到晚上十一点半,才抓拍到这张照片。”和王老交谈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生活上的事情他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但当记者询问照片的拍摄背景时,每一张他都能娓娓道来。“现在我不能坐飞机了,体力也跟不上了,去不了太远的地方,闲暇时间,我就只能在附近转转。”王老充满遗憾地说道。

王正顺介绍,刚进老年大学摄影班时,他还是一名新生,眼下十几年过去了,老师几经更换,而他依然坚持每周去上三节课,他的摄影水平也越来越高。“哪里有花,哪里就有王正顺,他肯定在那里拍。”这是摄影班老师对这位“大龄学生”最深的印象,而94岁的王正顺也成了老年大学里年龄最大的一名学生。

“我觉得摄影最大的意义就是记录生活,记录美好的瞬间。”王正顺说,摄影几乎占据了他如今退休生活的全部,在外采风时虽然辛苦,却带给了他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做自己热爱的事,去领略不同的风景,去结交更多的朋友,去邂逅生活的惊喜,这可能就是王老的“幸福密码”。“重阳节到来之际,我希望更多的老年人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王正顺说。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