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从未用过的手帕

核心提示: 这是一块40×50厘米大小的手帕,丝质,素色。七十多年过去了,这块手帕已经旧得发黄,但少有褶皱处。

本报记者 马骏

7cb2040b44426707c3277f9cce0e3e7d

图为蒋恒在抗美援朝时收到的慰问品手帕。

baa30099d0afe8ba55d6381e716ce36f

图为蒋恒手绘朝鲜战场上被他们击落的美军先进飞机。记者 马骏 摄

这是一块40×50厘米大小的手帕,丝质,素色。七十多年过去了,这块手帕已经旧得发黄,但少有褶皱处。手帕的一角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敬赠”的字样,一颗有着毛主席像的五角星印在这些字样的正中间,清晰可见。

“这块手帕是慰问品。我记得,那是1951年3月的一天,祖国赴朝慰问团冒着炮火来到我们部队,交到我们这些志愿军战士手中的。”说起这块手帕,今年96岁的抗美援朝老兵蒋恒回忆道,“当时一共有好几样慰问品,除了这真丝手帕,还有瓷缸、脸盆等。这些东西,我们当时都舍不得用。”

蒋恒说,在朝鲜战场一年多的时间里,生活条件极其简陋,气温零下二十几摄氏度,衣服单薄,吃的是石头一样硬的锅饼,喝的是军用水壶里的冰水。这块手帕被蒋恒叠成豆腐块,一直装在上衣口袋里,陪伴着他经历了各种困难与险境。

1950年10月,24岁的蒋恒作为一名高炮营侦察兵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但在入朝后,部队却迟迟没有接到作战任务,这让蒋恒心急如焚。终于,在第四次战役结束后,蒋恒所在部队接到了出战的命令。

“12号(东南)方向,发现敌机!”蒋恒记得,那是1951年4月的一天,在临津江北岸的内洞冷井一带,他在阵地指挥所密切注视着空中敌情,每发现一架敌机就朝着各个炮位的战友喊。“不用报飞机型号,听声音大家就知道,那是F-84喷气式歼击机来了。”蒋恒说,“这款飞机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达到了超音速。飞机飞过去了,你才能听到声音。”

面对如此先进的敌机,蒋恒和战友们改变传统打法,沉着应对。“通过精确计算来锁定敌机已经不可取,只能凭借炮手的经验和判断力。这样的方式,我们当时称之为‘拼刺刀’。”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蒋恒的连队用4门37毫米高炮打下敌人9架F-84飞机。

战果是令人兴奋的,代价也是沉重的。蒋恒说,冷井一战,他所在的连队有28位战友牺牲了,4门高炮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当时我站在阵地指挥所里,我右边站着的是副连长,左边是战友刘政祥,他们都在那一战中牺牲了。”蒋恒还记得,“我当时有全连唯一一块手表,大家都是根据这块表看时间、计时。用的人多了,表面的玻璃后来就碎了,没过多久,秒针也掉了,最后连分针都掉了,只剩时针,但这块表还在坚持它的使命。我们的副连长好几次对我说,等打完仗回国了,他一定会买一块新的给我。结果他牺牲了,到现在还欠我一块表,真是不守信用。”蒋恒笑了笑,又抿住了嘴。

“刘政祥比我小三岁,是我的战友,也是好友。在他牺牲前一个小时,我们在一起洗漱。我的牙膏用完了,他就把他的中华牌牙膏给我,说是送我了。我推辞,而他却好像预知到什么一样,表情凝重地说起‘牺牲’的话题。之后,他还不忘补上一句,‘如果我牺牲了,千万别忘了把烈属证寄给我的妈妈。’”蒋恒说,那一战后,他把刘政祥的烈属证寄给了他在无锡的母亲。回国后,蒋恒一直想去看望战友的母亲,但一直未能成行,这也成了蒋恒心中的一大憾事。

2000年10月,蒋恒作为赴朝访问团老战士之一,也是江苏省的唯一代表,重返战斗过的朝鲜,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土地上,寻找因战火洗礼而英勇闪光的青春岁月。他拿着这块赴朝慰问团赠送的真丝手帕,想起战友们,潸然泪下。

七十多年过去了,蒋恒一天也没有忘记那段峥嵘岁月,“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国家;没有烈士们的无畏战斗,就没有现在的和平生活。他们才是真英雄。每一天,我都在怀念他们!”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