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空白的信笺

核心提示: 这是一张微微泛黄的空白信笺,信笺上端,从右至左,印有“庆祝志愿军出国二周年纪念信笺”的字样。一张看似普通的信笺,刘无忌珍藏了七十多个年头。

11011fb0afe09b53d2426b1b9b35787e

图为刘无忌展示他珍藏的“庆祝志愿军出国二周年纪念信笺”。

40032fae1e9f10a40d8827843beb7049

图为刘无忌的立功证明书。

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编者按:“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寻老兵物件·讲英雄故事”系列报道,听抗美援朝老兵讲述穿越时空的历史记忆,回顾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再现这些老战士初心不改、赤诚依旧的英雄本色。

这是一张微微泛黄的空白信笺,信笺上端,从右至左,印有“庆祝志愿军出国二周年纪念信笺”的字样。一张看似普通的信笺,刘无忌珍藏了七十多个年头。

“这信笺是当年文工团的同志到我们连队慰问时送来的,我分到了十几张。回国后,只有写重要信件时我才会用。这是最后一张,我把它夹在立功证明书中,收在了铁皮盒里。”今年90岁的刘无忌曾是一名空军战士,也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曾立过三等功。几十年来,刘无忌很少会主动去打开这只铁皮盒。他说,每次看到这信笺,他都会想起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想到他们,眼泪就忍不住流下来。

在兴隆苑社区的一幢居民楼里,刘无忌身穿军装,佩戴勋章,虽然已进入鲐背之年,但老人精神矍铄,目光炯炯。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凌云壮志的小伙如今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但有些东西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反而会因为时间的沉淀而历久弥新,就像朝鲜的冬天那刺骨的寒冷,就像得知击落敌机后所有人的欢呼雀跃……

1951年3月,刘无忌作为一名空军机械员随部队来到了朝鲜战场前线。在此之前,不管是刘无忌这样的地勤人员还是飞行员,大多只在航校经历过几个月的短促学习和战前训练。但得知将要入朝参战,这支“速成”的空军力量斗志满满,丝毫没有畏惧。

“当我们这支部队来到朝鲜战场时,第五次战役已经到了尾声,双方进入边打边谈的相持阶段。”刘无忌回忆道,“当时,美军增加了空军作战力量,主要对我军的后勤补给线进行轰炸。”刘无忌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每架战斗机需配备机械师和机械员。作为机械员,刘无忌的职责便是负责维护米格-15战斗机,进行飞机保障工作,停机坪就是他每天坚守的阵地。“那是一个临时的野战机场,地面设施简陋,所有地勤维护作业都是露天进行的,所有地勤人员分散住在距离机场较近的农村里。”刘无忌说,“那段日子,我每天凌晨三四点就要起床,步行一个小时到机场。在天亮前要准时将战斗机牵引到跑道旁的停机线待命。天黑后,要对飞机进行飞后例行检查,补足燃油、高压冷气和呼吸用氧,退出已上膛的炮弹,盖上飞机蒙布……”忙碌的时候,刘无忌和他的战友曾一个星期没睡过一个整觉,手里攥着工具,靠着墙边站着就睡着了。猛然惊醒,赶紧拍拍脑袋,到雪地里捧一把雪用力搓搓脸,提起精神又继续投入工作。

身处战场,刘无忌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更有未知的生命危险,“有一回,敌机发现了我们驻地的明火,对我们这里投掷炸弹,进行机枪扫射,一位战友当时正在食堂,整个房屋被打得千疮百孔,他就这样牺牲了。”

战友的牺牲让人悲痛,但也更加激发了刘无忌他们的斗志。“我们没日没夜地工作,为飞行员提供最大的保障,希望他们能多打下几架敌机。”喜讯很快便来了,刘无忌回忆说,“当时,我们这些地勤人员都可以通过飞行员的耳机听到战场上的情况。”刘无忌记得,那是他第一次听到耳机里传来“打下来了,打下来了”,“现场所有的人都在振臂欢呼,太激动了,太解气了。”

刘无忌知道,他也为此作出了一份贡献,他感到无比骄傲自豪。

在青葱的年华里,刘无忌始终听党指挥、跟党走,努力成长为能够肩负起保卫家园堪当重任的人。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回忆起往事,老人感慨万千:“我们当代人一定要铭记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再次展开这张信笺,刘无忌又想起了那些永远留在朝鲜战场的战友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我很想用这张信笺给他们写封信,跟他们说‘我会替你们看着咱们国家越来越强盛,你们就放心吧!’”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