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重罚下,酒醉驾为何仍屡禁不止?

核心提示: 近年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近年来,“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是,仍然有部分驾驶人心存侥幸,肆意酒驾醉驾,有的甚至引发事故,给很多家庭带去了痛苦和伤害。

8日晚上,市交警大队在城乡各执勤点,再次全力开展酒驾集中统一行动。当天深夜,市区中队交警在南二环路附近路段拦下一辆私家车,驾驶人刚摇下车窗,车内就散发出来阵阵酒味。

在对驾驶员进行呼气式酒精检测时,驾驶人显得慌慌张张。果然,驾驶人呼出的酒精检测值竟然高达200mg/100ml。

驾驶人向交警承认当晚和朋友聚餐时,一时高兴喝了点白酒。散席后,他心存侥幸,认为家在附近就驾车回家了。谁知,途中就被交警查获。在现场,驾驶人懊悔不已。

据悉,当晚,全市共查获酒驾违法行为20多起,其中醉驾7起。而上周,交警部门在开展的第三次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中,累计查获酒醉驾66起,其中醉驾22起。

为何交警部门查得再严、罚得再狠,酒醉驾依旧屡禁不止?据交警部门分析,首先,与“酒桌文化”有关。亲朋好友相聚开怀畅饮,有的人也知道“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道理,但禁不住别人劝;其次,很多人心存侥幸,总以为饮酒驾车不会被交警发现。

“有的驾驶员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和酒量过于自信,自以为喝点酒开车没事。有的听信网上流传,觉得对付测酒有办法。采访中,一位执勤交警告诉记者,事实证明,这些方法都没用,呼气检测仍然会测出酒驾,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饮酒后两小时内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会越来越高。

采访时,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驾驶人现场呼气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直接成本是驾驶证记12分,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和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如果驾驶人现场呼气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直接成本为吊销驾驶证,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以及追究刑事责任;酒驾被处罚后再次酒驾将处以10日以下拘留,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不仅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甚至还将面临严重的刑事责任。

此外,对于商业车险来说,只要交警认定保险车辆是因驾驶员“酒后驾车”而出现的事故,保险公司均可以不予理赔。对于交强险来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驾驶人醉酒的,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以上说明,因为自己的酒驾行为,会造成家庭也跟着受牵连,甚至倾家荡产,得不偿失。

可见,酒驾醉驾“成本”很高。“为了自己和路人的安全,为了自己家庭的幸福,作为驾驶人要坚决向酒驾醉驾说不。”交警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