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药房里药师正在配制酸梅汤。记者 帅莹 摄
本报讯(记者 帅莹 毛罕灵 通讯员 张艳)近段时间,药店的中药房里迎来了一批年轻顾客,他们进店的目的不是为了抓药,而是去购买养生茶饮,即最近“火出圈”的中药版酸梅汤。
据了解,中药版酸梅汤之所以走红,起因是部分社交平台上,一些视频博主分享了自己拿着配方进中药房定制酸梅汤的经历。视频中“价格低廉”“健康养生”“口味独特”等描述,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好奇之心。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后,部分地区的中药版酸梅汤甚至一度出现卖断货的情况。
1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区的一家药店,在店内的中药饮片区有不少市民正在排队等待抓药。现场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往年夏秋季节,只有少量顾客会来配置消暑药饮,但最近一段时间,来咨询购买酸梅汤的顾客特别多。“这半个月以来,先后有几十位顾客前来配制酸梅汤,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该工作人员介绍,顾客大多数是以尝鲜为目的,带着网上找来的方子,配2~3副试试味道。
“常规的酸梅汤配方里主要有乌梅、金银花、山楂、陈皮、桑葚、甘草这六味中药。其中陈皮、山楂可以消食,乌梅可以清热解暑,甘草则可补气、化痰止咳。在夏秋两季饮用酸梅汤,能达到止烦渴、解暑热的功效。”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针对不同的顾客需求,他们会对酸梅汤的配方稍作调整,药材少一点的,一副价格大概在1.5~3元;药材多一些,一副价格则在5元以上。此外,市民如果想调配出更好的口味,也可以自行加入冰糖、洛神花、桂花等辅料,“这样熬煮出来的酸梅汤喝起来比较清新,也会少一些中药味。”
花费低廉的价格,就能收获一份酸梅汤原材料,这样的“中药茶饮”到底好不好喝?采访中,记者也按照网上流行的配方购买了一副酸梅汤。经过约半小时的熬煮后,得到的酸梅汤在外观色泽上与市场上售卖的酸梅汤粉状冲剂无异,但味道不甜微酸还带一点苦味。在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由于配方不同,熬煮出的酸梅汤味道也有所差异。因此,有人称赞好喝养生,也有人在尝试后大呼“避雷”,直言喝起来酸溜溜的,苦味明显。
在中药版酸梅汤走红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是药三分毒”的担忧。那么,中药房里的酸梅汤能否当做日常饮品来饮用?对此,市云阳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马朝斌表示,适量饮用酸梅汤对容易上火、胃口差的人群确实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但市民在配制和饮用酸梅汤前需注意结合自身体质和身体状况,不可盲目跟风,也不可过多饮用。“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饮用过量酸梅汤,会促进胃酸的分泌,从而加重病情。此外,糖尿病人、孕产妇等也不推荐饮用。”此外,对于网络上流行的“冰杯+酸梅汤”的喝法,马朝斌医生表示,冰饮虽能满足口感上的需求,但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因此,并不提倡在酸梅汤中加入冰块制成冰饮,最好还是常温服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