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陪伴,点亮“折翼天使”的晴空

核心提示: 开学后的第三天,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级的教室里,刘佳昕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3bff3f080096ce0e5940e7067813b566

图为特教老师刘佳昕在给孩子们上课。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教师节,儿童节,中秋节,大家跟着我念……”开学后的第三天,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级的教室里,刘佳昕正在给孩子们上课。所有孩子的目光都投向刘佳昕和她指向的黑板,可孩子们这样的状态没有坚持超过两分钟。

有的孩子侧着头发呆,有的孩子把玩着手中的玩具,有的孩子不停地拍着手……刘佳昕尽力保持着课堂教学的节奏,她大声地说着,试图盖过教室里不绝于耳的嘀咕声,想尽办法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可一个孩子突然离开座位去喝水,另一个又趴在地上找玩具,她不得不停下,安抚孩子们的情绪。在刘佳昕再三严肃课堂纪律后,也仅有几个孩子暂时调整回正确的上课坐姿。

刘佳昕今年24岁,两年多前来到了这所学校教学,是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刘佳昕说,她家中有一位“特殊”的表妹,她俩相处得很好。刘佳昕希望能让更多“特殊”的孩子获得关爱,于是自信满满地选择了这份特殊的职业。

可是,当刘佳昕走进学校后,却发现她的想法过于简单了。“在特殊教育学校,有的孩子是智力残疾,有的孩子存在精神疾病,且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尽相同。”套用与表妹相处的方式去教学,刘佳昕没能成功。

“当时我来到学校,教一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些曾上过学,对原先的老师有感情,所以对我这样一位新老师很抗拒,还有一些之前没有上过学的,他们没有学校、老师以及上学的概念。”一时间,一团乱麻。

但刘佳昕没有生出怯意,开始用充满童心的眼睛去观察这些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与他们谈话,与他们一起做游戏。“我现在的班上,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和我拥抱,有一个孩子是好奇宝宝,特别爱问‘为什么’,还有一个孩子特别喜欢做眼保健操……”刘佳昕试着从每个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在教学之前,先和他们成为朋友,顺着不同孩子的想法将他们引入课堂。

与普通孩子不同,特教教师的教学中充满了“前功尽弃”。“一个知识点,有的孩子两三天能掌握,可更多的孩子需要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是一学期才能学会,学会后也可能很快就遗忘了。”刘佳昕觉得,“特殊教育没有捷径,只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呵护这些特殊的幼苗茁壮成长,帮助这些‘折翼的天使’跨越重重障碍,融入社会。”

“选择了特殊教育,就是选择了艰辛与付出。只要发现孩子有一点小进步,我就特别高兴。”刘佳昕说,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她也许永远也无法体会“桃李满天下”,她能从这些孩子身上获得的成就感并不多。但在一天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没发生孩子躺在地上不愿起来的情况,只要孩子们能好好吃饭,她就很满足了。当孩子们读出一个生字,学会一个笔画,她也打心底为他们高兴。

新学期伊始,刘佳昕走进教室,孩子们一个个来到她面前,对她说“老师好”。这三个字让刘佳昕感动到想哭,“经过一个漫长的暑假,我以为他们会把我教给他们的知识全都忘了,甚至把我也忘了。我已经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所以,当看到孩子们还记得我是他们的老师,我就特别开心,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人说,特教是“无花果”。但对刘佳昕来说,她依然喜欢并愿意坚守着这份职业。“工作两年多以来,我从没退缩过,更没有想过放弃。”刘佳昕说,“这些孩子就像路边的小草,他们没有鲜艳的颜色,也结不出累累硕果,但他们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依然渴望阳光和雨露,而我愿意做他们的雨露阳光,陪伴着他们慢慢长大。”

责任编辑:万韵菲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