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金娥(左)在带领戏曲爱好者练习丹剧曲目。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咚,咚,咚……”当鼓箭子在鼓面上敲击三五下后,板声响起,接着便是主胡登场,一阵急促的拉扯后,配胡和小阮也加入进来开始附和,当主唱者打开戏腔,宣告着正式进入主题,在歌声与乐声的交织碰撞中,一段婉转悠扬的戏曲上演了。
又是一个周五,在凤凰新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十几位老人正在准备乐器,整理服装。一年多以来,每周五都是这群痴迷戏曲的老人活动的日子。京剧、锡剧、越剧、黄梅戏,老人们唱得最多的是丹剧。
“《天仙配》之路遇、《三凤求凰》之昨宵罗帏、《沙家浜》之风声紧……这些丹剧中的经典唱段,我们都觉得很好听,也都喜欢唱。”今年70岁的徐金娥是这支戏曲团的“顶梁柱”,她从十六七岁起学唱戏曲。在所听所学的各类戏曲中,徐金娥对丹剧情有独钟。
“丹剧的前身是啷当,第一次听人唱啷当时,我只有六七岁。”徐金娥回忆道,“我记得有一回我端着碗在家门口吃饭,碰巧有人来唱啷当,我觉得好听,便端着碗寻着啷当调往外走,母亲在家到处找我找不着,担心坏了。”
退休后的徐金娥仍有一个追寻丹剧梦的心,这几年,她参加了多个由业余戏曲爱好者组织的戏曲团,但这些戏曲团大多不唱丹剧。团内一本本戏曲的目录中,收录的丹剧唱段仅有一两首,这让徐金娥很是着急。
一年多前,徐金娥来到了凤凰新村社区,与十多位志同道合的老年戏曲爱好者共同创建了凤凰新村社区居家养老戏曲团,主要唱的就是丹剧。现在,这个戏曲团有近40人。“我们的团队中,有几位成员不仅和我一样有着丹剧梦,还努力将其付诸实践。”徐金娥说,唱丹剧,最难的就是寻找丹剧曲谱。为此,团成员通过与其他戏曲团联系沟通,向丹剧团寻求帮助,翻阅与丹剧相关的书籍……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一共找到了68首丹剧经典唱段。现在,其中的20余首已被成员们熟练掌握。
不久前,大型现代丹剧《凤先生》在多地演出,大获成功,更是荣获第37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这让徐金娥等丹剧爱好者无比激动,更是激励着他们努力把丹剧发扬光大,让丹剧传承下去。“别看我们丹阳是一座小县城,但就戏曲来说,我们有丹剧,这是我们丹阳人的骄傲。”徐金娥觉得,她不仅要把丹剧唱好,还得把戏曲团的其他成员教好,之后,要从一个社区唱到另一个社区,让更多的人来唱,唱遍这座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