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万元装修款突变“定金”,想要完成装修还得再交钱——
家居企业销售套路引发纠纷
本报记者 帅莹
“当初说好交12万元就能包全屋装修,结果房子装了一半又要我额外交钱,这算怎么回事?”近日,市民史女士向记者反映,称其在某家居企业订购了装修板材,签订完合同并付过货款后,房子也进入了装修阶段。然而,最近商家突然告知其想要完成装修还要再付8万多元,这让史女士不能接受。
史女士告诉记者,今年4月,她在抖音平台上看到了该家居企业的宣传视频,其中的广告文案和装修效果让她很心动。考虑到家里正好有一套新房待装修,史女士便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表明了装修意向。很快,就有一名该家居企业的销售人员联系了史女士。“经过简单交谈,对方预估我家的新房装修费用在7~8万元。”对于这个报价,史女士较为满意,之后双方便约定好时间到门店看样板间,并协商合同事宜。
“到了门店后,销售人员按照我家的面积、装修需求等,再次计算了装修价格,这次给出的报价却是21万元,远高于之前说的7~8万元。”史女士介绍,自家房屋面积为150平方米左右,但在计算装修价格时,销售人员是按照180平方米的面积来算的,“对此,销售人员解释称,前期将面积算得大一些,是为了避免后期预算不够,让客户补交费用,造成心理落差。对方还说,如果装修完有结余,我可以用来挑选卫浴产品。”
对于销售人员的这种说法,史女士表示理解,但21万元的报价让她无法接受。在经过多次沟通后,销售人员表示,可以将全套板材按照供货价16万元来给史女士进行装修。但史女士认为,该价格仍然超出了自己的心理预期。经过数次协商后,销售人员给史女士提供了另一种方案:一方面,将史女士的新房当作样板房装修,之后若有客户想要看房,史女士需开门展示;另一方面,史女士需要为公司介绍新客户。如果同意这两个条件,史女士便可成为公司“合作商”,她仅需支付12万元装修费用,公司将补贴12万元。
“销售人员说,后期客户来我家看房,公司每次会支付给我一定的茶水费,而我介绍的新客户如果下单成交,我还能获得装修款的10%作为返利。”考虑再三,史女士同意了这一方案,双方也签订了合同。两个月后,史女士收到了第一批板材的发货清单,但详情中标注的价格仅有13万元左右。随后,史女士询问了销售人员,对方表示,这批板材为公司赠送的部分,史女士自购的部分还未发货。然而,等到8月份,剩余板材仍旧没有到货,史女士家中的装修也只能被迫停止。当她再次询问销售人员具体发货时间时,对方却表示预算不够,需要史女士再付8万元才能发货。
“签合同时说好的我支付12万元,公司补贴12万元来完成装修,怎么现在又要让我加钱?”而更让史女士生气的是,在联系了家居企业的工作人员后,对方表示,史女士当初支付的12万元并非货款,而是“定金”,若后续其介绍的新客户成交,这部分金额将作为返利陆续支付给她。“当初在签订装修合同时,工作人员并没有向我说明这些。我现在已经交了12万元却不能用于购买板材,这不是欺骗行为吗?”史女士说。
23日下午,记者陪同史女士来到该家居企业。对于要求史女士再付8万元一事,该企业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称,这笔钱是用于生产制作史女士家中的12处柜子,“前期我们计算出的价格均为预估价,需要在签订合同且客户同意生产后,再实地进行精准测量计算,所以才会出现要客户补交费用的情况。”
而对于史女士先前支付的12万元,该工作人员表示,在合同中有相应条款明确注明,此为合作商后期进货有效返还总额。“除了史女士支付的12万元,还有公司支付的店铺租金补贴3万元,以及广告补贴4万元,共计19万元。这些钱是用来支付史女士在后期带新客成交后的返利,金额远超其支付的12万元,属于公司推出的优惠政策。”随后,记者提出了双方在签订合同时,销售人员是否对史女士详细介绍此类细节条款以及支付金额用途,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史女士若在签合同时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应当主动提出疑问,销售人员并不能准确知晓让史女士感到疑惑的条款。
对于该企业的说法,史女士表示不认同,“12万元是作为货款还是定金返利,如此重要的问题,销售人员在介绍时只字未提,现在还推脱说是顾客没有看清合同上的条款,实在太不合理了。”双方就该问题一时争执不下,最终企业的工作人员初步给出了两种解决方案:其一,史女士自行支付设计费用,并将目前已经收到的板材按照供货价计算,两者合计后从其预先支付的12万元里扣除,剩余费用退回,合同解除,之后史女士可自行处理装修事宜;其二,按照供货价完成墙面、吊顶和柜子的装修,除之前预交的12万元外,再补交约4.5万元,装修结束,合同解除。
采访中,史女士对于该企业给出的两种方案均不满意,“目前家里现有的材料已经开始使用,按照第一种方案,装修终止后,我很难找到合适的板材,装修效果也会存在差距。”另外,史女士表示,该企业所说的全屋装修,包括墙面、吊顶、柜子和门,若要采取第二种方案,即使补交了4.5万元,还得自己另外装门、购买五金,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本以为12万元就能完成装修,结果现在却弄得进退两难。”史女士表示,她还需和家人商量后再确定最终的解决方案。
关于此事后续进展情况,本报记者将持续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