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国禹 通讯员 邵臻) “远房亲戚”介绍朋友来丹阳谈生意,老人信以为真独自赴约,却不想将商场内正在等待家人的民警误当作是约定对象。所幸,民警凭借职业的敏感性和高度的责任心,让一场“电信网络+‘坑老’保健品”复合式骗局无处遁形。
19日下午3时许,导墅派出所教导员徐斌独自在吾悦广场2号门门厅内等待家人。一名60多岁的老人主动上前与徐斌攀谈,询问其是不是自己约定在此见面的“朋友”。徐斌连忙摆手,表明自己并非对方要找的人。此时,老人的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不好意思啊,我约了一个人在这里见面,转了两圈都没有找到。”
刚开始,徐斌以为老人只是问路,猜测其可能是找不到自己与他人约定见面的地点了。但几轮对话后,徐斌逐渐警觉起来,职业敏感性让他意识到事情不简单:一名老年人约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见面,而且还是远房亲戚介绍来丹阳做生意的,什么生意要一名老年人来接洽?
徐斌还想仔细了解,老人的手机却突然响了。“他打电话来了。”老人将手机出示给徐斌,徐斌连忙接过电话,按了免提,以老人的身份与对方对话,告知自己的位置。约两分钟后,一名身穿深色罩衫的男子走了过来。见赴约的不止老人一人,男子有些意外。
几番问询后,男子以回宾馆拿产品为由离开了商场。徐斌则致电老人的妻子,表明自己的身份,提醒夫妻二人千万不要相信陌生人,更不要转账:“一定要看好养老钱,千万不要被骗了!”
电话里,老人的妻子告诉徐斌,自己姓毛,丈夫姓眭。几天前,毛某通过了一个陌生人的微信验证。寒暄之后,毛某主动询问对方是不是自己远在外省的表嫂,对方立即回复“你真聪明”,毛某信以为真。
随后对方表示,自己有一个朋友在丹阳,是做保健品生意的,需要毛某及其老伴接待,看有没有合作的可能。考虑到是表嫂介绍的朋友,对方也已经从外地到丹阳了,出于礼貌,老夫妻俩不好意思拒绝,便与对方约定,周六下午双方在吾悦广场见面。
不一会儿,身穿深色罩衫的男子再次出现在商场,在徐斌和老人面前放下两条所谓的营养冲剂和一本产品宣传册后,便慌忙离开了。
“您和您老伴与外省的表哥、表嫂电话确认过这件事情没有?”徐斌一边翻看产品宣传册,一边问道。
“没有,我老伴跟她表哥也好多年没联系了。”老人回答道。
此时,徐斌对整件事情有了初步判断:有人通过电信网络假扮熟人骗取信任,再约定线下见面,意欲利用老年人普遍追求养生的心理,虚假宣传,高价销售成本极低的所谓营养保健品来骗取钱财。
大致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徐斌一边联系辖区派出所,一边提醒老人:“等派出所固定证据后,您和您老伴赶紧将这些人的微信删除,电话拉黑,他们肯定还会打电话给你们,千万不要跟他们继续联系了,他们会不停地给你们‘洗脑’,直至你们买下产品,最终目的还是骗你们的钱。”
此时,老人终于确信这件事情与他们原先所想的不一样:“昨天我们也跟儿子说过这件事,他当时就说人家有发财的好事哪里会来跟我们说。我们不想着发财,主要想着是亲戚介绍的,来了一定要接待好。”
随后,民警将老人接到开发区派出所进一步了解情况,并开展反诈宣传。临走之前,老人再次对徐斌表达感谢:“今天幸好遇见你了,真是麻烦你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