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清掏一线的市政疏通工人

核心提示: 炎炎夏日,市政工人、炼钢工人等坚守户外岗位,维护城市运转。他们奔波忙碌,却不减工作的热情;他们备受“烤”验,却始终不忘心中的职责……即日起,本报推出“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记录他们在高温下的坚守。

图为潘光平(右一)和同事一起疏通污水管道。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通讯员 杨帆 刘珊

编者按:炎炎夏日,市政工人、炼钢工人等坚守户外岗位,维护城市运转。他们奔波忙碌,却不减工作的热情;他们备受“烤”验,却始终不忘心中的职责……即日起,本报推出“高温下的劳动者”系列报道,记录他们在高温下的坚守。

面对臭气和油污,她从未却步;面对不起眼和清贫,她说着热爱……她就是市城管局朝阳市政管网养护科唯一的一位女“清掏工”——潘光平。

这几天,炙热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室外的气温轻而易举地爬上35℃的“高温线”。昨日上午9时,在全福北路,朝阳市政管网养护科的疏通工人做好安全措施,准备清捞污水井内的油污。一掀开污水井盖,一股难闻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但负责清掏的疏通工人潘光平和她的同事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继续按部就班地进行清淤工作。只见她拿着长柄勺和铲子麻利地将管道内的淤泥一勺一勺舀上来,不一会儿她的衣服就已湿透,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也不时滑落,她顾不得手套已被油污沾染,直接将眼镜往上推了推,继续手中的作业。

几根长长的铁勺和铲子,就是他们的作业工具。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使用起来却是个技术活。清掏工作不仅脏和臭,而且也要讲究技术,如果对化粪池的结构、管道线路不熟悉,即便再先进的工具交到手里也是白搭。但潘光平和她的同事们只需要打开井盖一看,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该从哪里下手。

将污水井内的油污打捞干净,紧接着启动高压疏通水枪。潘光平和她的同事将水枪放置到污水井内后,配合着调整皮管的长度。由于污水井被油污堵塞,他们不停地抽拉着皮管,让皮管在水压的作用下,顺利进入污水井深处。可今天的疏通工作似乎并不顺利,没过多久,潘光平发现污水井内水位开始上升,这意味着,井内水流不动,油污堵塞严重。向班组长汇报后,潘光平和同事决定利用高压疏通水枪,从另外一个污水井反向疏通。“通了,通了!”好在,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一段污水管道终于疏通成功。

就这样一个污水井,潘光平和同事疏通了一个半小时。

得空,潘光平这才站到阴凉处,脱下安全帽和眼镜,把脸上的汗水擦干净。“我也嫌我这眼镜碍事,脸上有汗就不停地往下滑,可也没什么好办法!”潘光平拿过同事递来的矿泉水,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喝完,她又重新佩戴好安全帽,帮同事一起收拾设备。

记者看到,现场作业的疏通工人都戴着安全帽、穿着安全背心。说实话,如果不是潘光平穿着的花短袖和女士鞋袜,剪着短发的她“混在”一众男同事中,根本辨别不出性别。“短发干活的时候最方便,虽然不那么漂亮吧,可我觉得挺好,大家也不嫌弃,都说我是‘独宝’!”潘光平笑着说,而一旁的男同事也都跟着笑了起来。

收拾好装备,在前往下一个疏通点的途中,潘光平说,刚开始到作业现场时,全是男同志在干,她只能当个下手。“感受只有一个字——臭!实在是太臭了!一个作业下来,好长时间缓不过气来,饭也吃不下,总感觉身上有气味,也怕别人嫌弃……”进入工程管理处后,第一次随队作业,虽然只是当个下手,但她就经历了种种不适。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经历了工作以来第一个难眠之夜后,潘光平就为自己定下目标。接下来的日子里,潘光平跟着同事们到处跑,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下午5点,特别是菜场、餐馆等容易造成管网淤堵的重点区域,而她也从打下手成功到了“一线”。也正因为各处跑,潘光平和同事们都成了区域地下污水管网“活地图”,管网结构、设施方位烂熟于心。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潘光平和同事们不仅习惯了污水的臭味,经受住了高温的“烤”验,还坚守在台风天气中,定点做好防汛排涝工作。她笑着说:“干我们这一行确实脏了点、苦了点,但有些事,总得有人去做。为了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我觉得辛苦点也值得。”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