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帅莹
夏季强对流天气频繁发生,往往上一秒还是晴空万里,下一秒就突降暴雨,同时还伴有强风、闪电,让人避之不及。雷雨天气产生的危害不容轻视,不仅会损坏建筑物、输电线路、通信设备等,还可能会引发火灾,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市民姚女士告诉记者,孩子刚放暑假那会儿,他们全家人自驾去安徽游玩。在路过山区的一片空地时,因觉得风景不错,他们便在草地上扎起了帐篷准备露营。可搭好帐篷后没多久,原本晴朗的天气渐渐转阴,不一会儿天空中就乌云密布了。虽然天气突变,但之后的一个多小时里,一直未降下大雨。就在姚女士一家庆幸天气还比较“给力”时,零星的雨点飘了下来,紧接着炮声一般的雷暴就在头顶炸响,大雨也倾泻而下。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雷雨,姚女士和家人也顾不得拆卸帐篷,全都慌乱地向停在路边的车辆跑去。“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后怕。”姚女士说,今后在露营前,不能仅顾着欣赏周围的风景,还得关注天气预警,更得提前查看好周边有没有房屋可以躲雨避雷,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每年暑期,不少家长都会带着孩子参加爬山、露营、徒步等户外活动,在山区或森林里享受风清气爽的夏日时光。但需要注意的是,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由此引起的雷电灾害事故也时有发生。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今年5月下旬,我国共发生了两起影响较大的雷击事故。5月28日,在安徽宁国,一批60余人的旅行团在爬山过程中遭到雷击,3名女性严重受伤;5月31日,四川凉山发生一起森林火灾,经现场勘验后发现系由雷击引发。据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每年6~8月是我国雷电灾害的高发期,其间市民应增强雷雨天气的避险意识,通过正确的防范方式来保护好自己。
该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外出前应提前查看天气预报,尤其要关注灾害天气预警信息,了解短期内是否有雷雨天气,合理安排出行计划。如果在户外遭遇突发的雷雨天气,要立即停止户外活动,找最近的房屋或者进入车辆进行躲避。“雷电一般攻击最高点,若市民短时内找不到带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要避免停留在山顶或建筑物顶部,以及孤立的凉亭及草棚中,不要让自己成为周围环境中比较高的目标。”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附近比较空旷,找不到建筑物躲避,市民应立即双脚并拢下蹲,头部向前弯曲,降低自己的高度,这样受伤害的概率和程度也会相应降低。
此外,市民还需注意不要在大树、电线杆、广告牌、铁塔底下躲避雷雨。“2004年浙江临海市杜桥镇曾发生特大雷击事故,雷电击中了3棵紧挨着的大杉树,当时树下有30多个玩牌的人被击倒,造成17人死亡。”该工作人员说,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触摸,就仿佛手握防雷装置引下线一样,很可能会被雷击。另外,由于电磁波、金属体和湿度大的地方容易引雷和遭受雷击,所以市民要注意不要在户外接打电话,同时避免佩戴金属物件,不要停留在铁栅栏、水边及洼地附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