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的爆米花多诱人
添上煤架起爆米花机
灌上粳米准备爆米花
准备就绪,调试好计时器
拧紧爆米花压力锅盖
火红的煤炉为爆米花助力
“嘭!”一股白色充满米香味的蒸汽升腾开来
本报记者 蒋须俊 萧也平 通讯员 王庆宁 文/摄
对于很多70后、80后来说,对儿时排队爆米花的热闹场景,都会记忆犹新,那香味浓郁的白花花的爆米花,是那个时期大人小孩的最爱。如今,爆米花匠在乡村已难觅。然而,在我市四大古镇之一的珥陵镇“乡愁记忆与草根创业街区”,每到逢五、逢十的集市,在三陵河南岸路的西端树荫下有两个爆米花师傅,仍用老式传统爆米花机在做生意呢,“嘭”的一声响,香喷喷的米花便出锅了。那久违的爆米花气息让人重拾童年的美好记忆。
这两位爆米花的老人,都年过七旬,一位是珥陵镇中仙村庄里的邹玉良,另一位是护国村彭甲的彭金锁。
7月25日上午9时许,记者见到邹玉良时,他正坐在一张小板凳上,一手摇动着风箱,一手摇动着那老式爆米机在工作。只见那长长的黑色发亮的圆罐体,两头细,中间滚圆的机身像似炮弹形,下面是一个燃烧的煤炉,在给翻转的爆米机进行加温加热。待到爆米机上的计时器达到规定的八分钟左右时间,邹玉良边说“开始放爆啦”,边用一根铁管子撬动起爆米花机,“嘭”的一声响,与机子相连的大麻袋里立刻升腾起一股浓浓的白色蒸汽,沁人心脾的爆米花香顿时弥漫开来。一锅爆米花就这样出炉了。
“早上6点不到,我就来这里摆摊爆米花了,到现在已爆了16锅米花。”77岁的邹玉良告诉记者,他干爆米花匠,是跟周边村上一位师傅学的,“当时农村生产队做工工价低,一个劳力挣一天的工分只有七八分钱,而爆米花匠走村串户做一锅爆米花能有五分钱的收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爆米花算得上是百姓的美食了,因此爆米花匠从早忙到晚,生意很是红火。”老邹说,正是看到爆米花生意如此吃香,他才用2斤羊肉拜邻村爆米花匠为师的。此后,邹玉良从附近一过世的老爆米花匠的家人手中,买回了旧的爆米花机,并通过进村入户义务帮乡亲们进行近半年的爆米花练习后,才正式干起了爆米花的生意。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上各种零食、小吃类食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这使得从事爆米花的手艺人如今再走村串户已很少有生意了,只有逢上婴儿过百露和子女婚嫁的人家,或是对传统爆米花情有独钟、怀有浓浓乡愁的人,才预约前来爆米花。虽然一锅爆米花的收费,已从过去的五分、二角、五角直至上涨到如今的7元钱,但好多爆米花匠放弃了这门手艺。邹玉良却一直延续到现在。
“我特别喜欢吃传统爆米花,平时都是网上购买,听说珥陵集市上有专门爆米花的手艺人,就特地赶来了。”家住云林马场村50多岁的庄夕珍在请邹师傅帮她爆了4斤米花后,还与老邹约定:待云林丈山集市时,请来摆摊爆米花。邹玉良对此爽快地答应了。
虽然每隔五天的集市才有生意,但对于两位坚守爆米花的老匠人来说,这项丢不开的老手艺,倒成了他们晚年的一种乐趣,“看到还有人爱吃传统爆米花,我心里很开心,我们到集市日摆摊耍耍这个老手艺,也算是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