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户外工作者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休息、补水
本报讯(记者 毛罕灵 通讯员 张艳)烈日当头,酷暑难耐。近期,我市各医院急诊科因中暑就医的患者明显增多,医生提醒,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如果中暑症状一下子得不到缓解,或者出现了没精神、呕吐厉害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近日,58岁的市民王某在工地工作一小时后突然倒地,工友立即开车将他送到就近的云阳人民医院就诊。接诊的急诊科副主任医生张金白告诉记者,患者被送来时出汗不止,血压为70/50mmHg,神志不清,被诊断为热射病。该患者经抢救后神志转清,血压正常,后转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患者来院前已经进行了有效的物理降温,所以体表温度正常,但身体重要器官的温度还是很高。”张金白说,该患者当天是临时被朋友叫去工地帮忙的,平时几乎不在户外工作,所以身体无法适应高温下工作的强度。
记者从云阳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伟文处了解到,入夏以来,该院已接收近20位因中暑前来就诊的患者。“到目前为止,中暑患者的接诊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刘伟文分析,这可能是因为今年的天气相较去年更闷热。
刘伟文提醒广大市民,高温天气,一定要注意防暑,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如果不可避免户外工作,需要做好防护措施。“户外工作时间及强度要从少到多、从轻到重逐渐调整,让身体对高温环境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一般需要1~2周时间。”刘伟文表示,夏季需要户外工作的人群,尤其要注意劳逸结合,减少午后的工作量,工作1~2小时要适当休息、补水。
对于防暑的方法,刘伟文建议,一是保证充足睡眠,多休息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二是避免饮酒及含酒精的饮料,酒精会使身体对外界的反应变迟钝,不仅会影响对不良环境的感知,而且还会延误疾病的发现时间;三是适当补水,水分及电解质对维持身体内环境的稳定非常重要,脱水会加重中暑症状,可以多喝绿豆汤或吃西瓜等水分充足的水果。用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情况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