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帅莹
生活中,不少市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网购平台下单了一件商品或者注册使用某款App后,就会在各个促销节点,收到来自商家推送的广告短信。对于这类短信,用户往往是绞尽脑汁尝试各种方法也无法顺利将其退订。
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近十年的网购经历,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收藏订阅了上百家店铺,隔三岔五手机里就会囤积大量的促销信息,内容多是新品上架通知,或是商品降价提醒,“这些‘垃圾’信息,不仅占用手机内存,而且在批量删除时,还得仔细区分,防止误删了真正重要的信息。”
为了让商家停止发送这些无用的信息,陈女士尝试过多种退订方法,“一开始,我是照着营销短信中的提示,回复‘T’或‘TD’进行退订申请。”本以为按照提示内容操作,肯定能退订成功,却事与愿违,一段时间后,陈女士又再次收到同一号码给其发送的促销信息。之后,她又试着取消订阅部分商家店铺,或是将频繁发送促销信息的号码拉黑,也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一到‘双十一’‘618’等大促活动前,营销短信又会如约而至,部分之前已经拉黑的商家,还会更换一个号码继续发送,看到都头疼。”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营销短信的号码大多以“1068”“1069”为开头,内容包含促销广告、店铺网址,以及退订信息的提示。记者试着随机选取了手机中的几条促销信息,并依次发送了退订申请,但均未得到退订成功的反馈。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以“营销短信如何退订”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大部分用户也都表示,短信中所谓的退订提示不过就是一个“幌子”,一些网友还晒出了发送退订后仍然收到营销信息的截图,直言信息费用浪费了不少,退订却没成功过一次。
据悉,消费者之所以收到诸多营销信息,是由于不少商家在其注册或购物时收集了其电话信息,并将“同意订阅”隐藏在用户协议里,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默认授权接收后期促销活动中发送的短信。而营销短信内容中标注“退订回T”等类似字样,仅是为了符合行业监管条令和运营商的管理要求,实际在系统中并不一定设置了退订服务,因此回复“退订”根本起不到实际作用。甚至,个别第三方平台还会通过消费者回复的退订信息,来判断是否为有效手机号码或活跃用户,消费者一旦回复就中了“圈套”,此后可能会更加频繁地收到推送。
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对于这类营销短信,消费者最好不要回复,若实在不堪其扰,可以与发送信息的商户协商,将自己的电话号码从数据库中移除,也可以通过运营商,或第三方手机应用来屏蔽短信。随后,记者就该问题向两家运营商进行咨询,了解到移动用户可以通过开通短信屏蔽服务,对营销短信进行拦截,但该操作可能会对其他正常短信的收取造成影响。而联通用户可关注企业微信公众号,选择“手机管家”,验证手机号码后,在页面上根据需要手动输入需要屏蔽的号码,进行拦截操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