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热门玩具,小心趣味中藏风险

核心提示: 随着暑假大幕的拉开,孩子们在家中玩耍的时间多了不少,玩具市场有所升温。不过,近来一些市民发现,部分在直播间或社交平台热销的玩具可能存在风险。

本报讯(记者 马骏)随着暑假大幕的拉开,孩子们在家中玩耍的时间多了不少,玩具市场有所升温。不过,近来一些市民发现,部分在直播间或社交平台热销的玩具可能存在风险。

“孩子从小就喜欢恐龙,最近又迷上了‘考古’,一套‘考古’玩具玩下来,满身满地都是灰。”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几天前,7岁的儿子在用她的手机观看直播时,挑中了一款“考古”玩具。“各种‘宝藏’藏在‘岩石’中,孩子得使用小锤子、小锥子、小刷子等工具凿开‘岩石’,才能取出‘宝藏’。”刘女士觉得,这类玩具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动手能力,还能让孩子远离手机,于是便给儿子买了一套。

然而,让刘女士没想到的是,儿子玩耍时,手上、脸上,甚至鼻腔里全是灰,都是凿“岩石”时产生的碎末。刘女士想知道这种“岩石”的成分,但玩具包装上并未标注清楚。不过,在与店家沟通后,刘女士得知“岩石”的成分是石膏,很安全。

记者在网购平台发现,目前“考古玩具”确实很热销。但在消费者评价中,灰尘多、孩子可能吸入的质疑并不少。从产品介绍看,也没有提示孩子在使用时应当进行防护。

市民陈先生因孩子喜欢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于是在网上购买了类似的玩具。但陈先生对于这些玩具的安全性存在疑问。“从广告内容来看,这类实验的原材料五颜六色,有的遇水会凝结。”陈先生很好奇,这些材料到底是什么?孩子用手接触安全吗?但陈先生始终没有从客服人员那里得到满意的答复。

业内人士提醒,就像选购儿童食品要留心配料那样,家长选购玩具也要参考产品信息。对于网上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热销玩具,业内人士建议家长尽量在实体店采购,一方面可以在试玩中更好地了解孩子喜欢什么,另一方面眼见为实,能通过实物全面了解产品,包括质量、产品信息等。

业内人士提醒,根据国家规定,玩具要通过“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即玩具上需要加贴CCC标志,它也是童车、玩具等儿童用品的合格身份证明。没有通过CCC认证的玩具不仅可能质量不过关,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所以,选购玩具时一定要注意检查这些儿童用品标牌或外包装上是否有CCC标志;网购时也可以在商品详情页查看是否具备CCC认证信息,或要求卖家出示认证证书。同时,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产品,并注意查看产品名称、厂名厂址等信息,尤其要关注警示说明,拒绝“三无”玩具。此外,谨慎购买火漆印章、水晶泥、“假水”、化学实验类产品。这些产品中,有的尚未分类,未被纳入“玩具”范畴监管,本身就存在风险;还有一些包装上没有中文说明,安全风险提示不足,或产品本身就存在结构缺陷。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