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巷村志愿者开展文明城市长效管理集中整治行动
本报记者 茅猛科
村内拥有世界工模具钢前三强的上市公司天工集团,还有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6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20余家、超1000万元的企业数十家,企业总数超过90家,形成村企共建、以工促农、以工惠农的发展模式。约80%的村民在村内企业上班,获得了稳定的工作,村民人均年收入达5.47万元,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多年来,丹北镇前巷村始终围绕村企共建这一核心,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及生态文明建设,立足“农村小康、农业高效、农民富有、精神富足”目标,努力让村民在享受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体会到精神生活的富足,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示范村、丹阳市六强党组织、丹阳市诚信示范村等。
拆旧建新改善生活
应改善村民生活质量的需要,前巷村于2004年启动“拆并老村庄、建造集中居住区”项目,通过统一规划,共建设安置小区3个,使前巷百姓住进了气派的小洋房。同时,村里还兴建了外来职工公寓,并对徐巷、五星片区道路进行混凝土硬化全覆盖,新增水泥路面积5000余平方米,新建徐巷广场两座,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整治环境美化村庄
借助文明城市创建契机,多年来,前巷村积极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村内合适的地方安置宣传牌,引导村民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完成对马嘶港河坡两侧的清理,复绿15000余平方米,并对西五中沟两侧杂草进行清除;拆除固定式垃圾箱50座,改用移动式垃圾收集箱,使村容村貌“大变脸”。
社会福利惠及村民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对社会福利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前巷村每年投入600万余元用于养老金、奖助学金、党员活动经费、困难户补贴、旅游补贴等各项福利事业,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根据保险金额的70%左右给予村民补贴。此外,为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前巷村还于2005年投资建设老年公寓,优厚的福利让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多措并举传承文明
在文化建设方面,前巷村不仅建起了高标准的天工文体广场,还于2016年建设完成镇江市朱熹文化研究馆。一个个文体活动载体,为村民提供了日常文体活动和休闲养生的好去处,并推动朱子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将前巷村打造成为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的朱子文化圣地。此外,前巷村还于2004年推出争创“十星文明齐奋进”,每年评选出七星级至十星级文明户进行公开,并于年底召开表彰大会进行物质奖励,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综合素质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前巷村的整体内涵,促进乡风文明,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