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减损促增收 确保颗粒归仓 ——业内人士为小麦机收减损支招

核心提示: 众所周知,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浪费、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在“三夏”大忙时节,农业机械、农机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收割过程中降低损耗,成了当下绕不开的话题。

图为常亮在维修收割机。记者 姚磊 摄

本报记者 姚磊

众所周知,机收减损是降低农业生产环节损耗浪费、增加粮食产量的重要措施,在“三夏”大忙时节,农业机械、农机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在收割过程中降低损耗,成了当下绕不开的话题。

日前,记者在延陵镇东殷甲庄常昊家庭农场看到,农场负责人常亮正在机库中对收割机进行维护,他告诉记者,为最大限度减少收割机在机收环节的损失,必须提前将各个零件保养调整到位,以减损促增收。

作为“省级机收减损之星”的优秀农机手常亮,在多年的农机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他看来,机收减损难度不大,按照相应标准仔细执行即可,具体可分为机械和操作两块内容。

“收割机在下田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排查各种作业隐患。”常亮认为,农机由于常年行走在田间,底盘是重点受损区域,在检查时,须将收割机抬高,仔细观察底盘有无非正常间隙,避免作业过程中出现撒漏等情况;其次要关注轴承磨损情况,必要时应及时更换,防止在收割时“趴窝”,严重影响收割进度。

此外,收割机上的绞龙是谷物在机器内进行传送的重要部件,也是易损部件。绞龙损坏后,在传输小麦过程中会将其挤压成饼,造成浪费;绞龙下方的部位也会因为长期的压磨导致破损,从而出现漏谷现象。常亮认为这两处都需要提前检查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在操作上,常亮更看重的是农机手的责任心,“一位称职的农机手,在收割时会兼顾收割速度和收割质量。在驾驶操作时,农田作业不能太快,速度要均匀,使机械在田间能够保持适当速度前行。当然,也需要具有一定的随机应变能力,能够妥善处理好边角及倒伏小麦。”

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负责人陈新辉告诉记者,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严格规范操作收获机,全方位提升粮食收获质量,是优秀农机手的基本素养。在机收作业前,农机手应做好检修工作,作业时要采取多种措施减少粮食损失。

陈新辉介绍,机手在收割作业时,要提前规划好行走路线,可采取顺时针向心回转、逆时针向心回转、梭形收割三种行走方法。转弯时应停止收割,将割台升起,采用倒车法或兜圈法直角转弯。要选择适宜的作业速度作业幅宽,根据联合收割机自身喂入量、小麦产量、自然高度、干湿程度等因素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和幅宽。在负荷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幅工作,保证作物喂入均匀,防止喂入过大、影响脱粒质量。另外,也要保持合适的留茬高度,调整好拨禾轮速度,根据小麦品种、高度、产量、成熟度及秸秆含水率等情况选择作业挡位,用作业速度、工作幅宽和割茬高度来调整喂入量,使机器在额定负荷下工作,尽量降低夹带损失,避免发生堵塞故障。

“在耕地资源有限的大背景下,降低机收损耗对于实现粮食丰收、端牢中国饭碗意义重大。”陈新辉说,“根据相关调查,常规收割损失率为2%~3%,但根据机收减损操作规范,能够把损失率控制在0.5%以内。为此,我们在平时的培训工作当中加入了机收减损的课程,从2021年以来,总共开展了十多次培训,总培训人数超过了500人次,有力助推了粮食机收作业质量的提升,保障了粮食安全。”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