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顺手买一件”,是优惠还是套路?

核心提示: 近日,网购平台的“顺手买一件”功能被指优惠名不副实,引发热议。据了解,“顺手买一件”功能是指可以让消费者在结账时,很便宜地买到标价较高的商品,比如9.9元买到“原价”99元的杯子。

本报记者 马骏

近日,网购平台的“顺手买一件”功能被指优惠名不副实,引发热议。据了解,“顺手买一件”功能是指可以让消费者在结账时,很便宜地买到标价较高的商品,比如9.9元买到“原价”99元的杯子。如此大的“优惠”,看上去简直就是“白菜价”,许多消费者在贪便宜的心理作用下,也就“顺手买一件”了。然而,不少人质疑“顺手买一件”的商品价格大有水分,不仅标价虚高,且商品标注的品牌还涉嫌傍名牌。

近段时间,适逢电商“618”大促,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而网上关于“顺手买一件”的争议也越发激烈。市民陈女士是个“网购达人”,在她看来,“顺手买一件”是个十足的优惠噱头。“一方面,这些推荐商品的原价与实际售价相差较大,一般人很难相信其优惠力度,会认为其虚标‘原价’;另一方面,这些商品与消费者所购商品并没有多少关联,完全是在以一个超低价去诱惑消费者购买,容易让消费者买到本不需要的商品,可以说是浪费钱。”陈女士认为,网购平台应该对此进行整改,“最关键的问题是不能查看商品详情,为什么平台不能提供点击查看详情的服务?如果技术实现不了或者不愿意让消费者查看详情,不如取消‘顺手买一件’,不要再误导消费者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市民在受访时表示,“顺手买一件”销售模式下,消费者后期维权也比较困难,平台虽然支持跨店“顺手买一件”,但原店铺往往不负责“顺手买一件”商品的售后问题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现象,让消费者维权陷入困境。

记者发现,最近相关网购平台悄悄更改了“顺手买一件”商品的呈现方式:原本显示的“原价”不见了,页面只显示商品实际购买价格。但是,备受消费者诟病的无法查看商品详情问题,仍旧没有解决。一些市民在受访时指出,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消费者更加搞不清,既不知道“顺手买一件”的产品价格有没有优势,也不能查看产品详情和评价,变成了彻底的“打闷包”销售。

对此,有律师表示,根据《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而在“顺手买一件”中,商品的“原价”无法查实,“原价”并非真实的,很有可能是虚构的原价。而“顺手价”与“原价”之间的巨大差异,诱导消费者进行交易,则涉嫌价格欺诈。此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但在“顺手买一件”中,消费者无法在付款前了解产品的材料、规格、评论等信息。因此,此类促销模式,平台和商家已涉嫌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该律师认为,平台和商家设置促销活动无可厚非,但不论采取何种促销方式,都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不能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针对“顺手买一件”的乱象和违法行为,市场监管等部门应规范平台和商家的商业促销行为,对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严厉处罚;对消费者维权存在推诿、扯皮的情形,可责令平台先行赔付,再由平台向商家追偿,从而倒逼平台履行必要的监管责任,将类似违法促销行为挡在平台之外。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和维权意识,不要贪便宜上当受骗,要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