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种养致富“多面手”

核心提示: 眼下,春茶采摘与绿茶制作已基本结束,但在司徒镇吴塘村黄庄的“国强种养基地”的茶叶加工间,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忙碌景象,七八位茶农将采摘的春茶鲜叶送到这里正在加工制作红茶。

58539749c380b8610368d45f8b0a8513

 

记者 萧也平 蒋须俊

眼下,春茶采摘与绿茶制作已基本结束,但在司徒镇吴塘村黄庄的“国强种养基地”的茶叶加工间,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忙碌景象,七八位茶农将采摘的春茶鲜叶送到这里正在加工制作红茶。

“以前是‘谷雨过,春茶落’。眼瞅着市场上红茶热销,茶农在采摘完一季春茶加工绿茶后,这几年也兴起了红茶生产热潮。这不,我投资10多万元购买的这套高档制茶设备可派上大用场了。”基地主人钟国强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通过延伸红茶产业链,提高了村里茶产业附加值。今春,我帮附近近百户茶农加工制作的绿茶就达3000多斤、红茶有1000多斤。”

钟国强是黄庄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曾担任过20多年村民小组长的他,一直利用丘陵岗地从事山羊养殖及茶树、桃树等种植。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这位被誉为“老羊倌”的老队长坚持种养结合,甘当农业经营“多面手”,成了引领一方百姓增收的致富带头人,并连续三届当选为司徒镇人大代表。

“这边专门养殖肥猪,那边是母猪饲养室。”在忙活制茶工艺后,钟国强兴高采烈地领着记者参观他的生猪饲养场。走进母猪养殖间,记者看到,十多只猪崽憨态可掬,正依偎在“猪妈妈”身边尽情地吮吸着奶水。“我一共饲养了30头母猪。前不久刚出栏了一批生猪,虽然行情不太好,但我依靠自繁自育,基地的生猪养殖总体效益还说得过去,至少能保持平衡。”钟国强说,近些年来,政府出台了不少扶持生猪养殖的稳产保供政策,激发了他养猪的积极性,在原来一年养殖100多头山羊的基础上,他开始向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拓展,如今,基地内一年可出栏两百多头生猪。

“猪、羊养殖多了,最犯愁的是粪便难处理。我在基地建立了粪污地下处理设施,采取循环农业模式,种养结合,将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变废为宝,整个养殖间也很少会闻到粪臭味。”钟国强一边说着一边又领着记者走进养殖基地周围的一片茶园和桃林,只见成群结队的鸡、鸭、鹅在林间的草地上欢快啄食。“我这里有5亩茶园、两亩多桃园,还养殖了300多只土鸡、100多只鸭和十多只鹅,这些散养的家禽,不仅肉质好而且禽蛋也是原生态产品,再加上有机粪肥种植的茶叶、水蜜桃吃口好、品质优,因而,这些农家土货很受城里人欢迎。每到节假日,不少来吴塘水库乡村自驾游的市民,总会慕名来到他的农业基地选购禽蛋、茶叶、果品等土特产。

记者也看到,钟国强饲养的家禽品种跟市场上一般销售的还不太一样,他告诉记者,这种花鸭子是从南方引进的新品种,因是散养,更壮硕,肉质紧也很鲜美,而且产的鸭蛋比一般鸭子的大。

种养结合念活“农经”,多种经营广开富路。昔日的“老羊倌”已成为乡间致富多面手。钟国强感慨地说:“我由穷变富,从传统单一养殖走上种养结合之路,靠的是党的好政策,现在,我以基地用工的方式也带动了一些村民就业。今后,我要带领群众不断迈向共同富裕。”

说起未来发展,60多岁的钟国强雄心勃勃,“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富民。下一步,我的种植养殖基地要与吴塘水库周边打造的休闲观光景点相结合,在农旅融合上做文章,吸引更多游客来基地吃农家饭,买农家土特产,做优特色农业产业,让种养结合之路越走越宽!”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