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一稳三提”目标 夯实稳产保供基础 我市推进水稻生产高质高效发展

核心提示: 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今年水稻种植如何优化布局,促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

e12f07acdc5174e5bbb6d559d0dca0a9

图为我市种粮大户正利用机械培肥营养土,为高质量开展机插秧育秧做准备。

本报讯(记者 须俊 通讯员 玉兰)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今年水稻种植如何优化布局,促进绿色高质高效生产?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我市水稻生产要紧紧围绕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一稳三提”目标,强化主推技术落实,大力推广机插秧控减直播稻,促进稻作现代化水平提升,夯实稳产保供基础。

2022年我市水稻生产期间虽遭遇了罕见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但在各级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加强调度落实水源,做好分类技术指导防灾减灾,确保了水稻产量稳定。

今年,我市水稻生产的目标任务是坚持粮食产量不下降、力争有增产,紧紧围绕“一稳三提”目标,继续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优化生产布局,大力发展机插秧控减直播稻,推进水稻集中育秧,强化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应用,推广药、肥减量增效绿色生产技术,稻田综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加强稻米产业链建设增加效益。2023年我市水稻面积稳定在45万亩左右,单产630公斤左右,总产28万吨左右,在全市建设7个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

据介绍,为推广优质品种,提升水稻品质和效益,我市围绕市场与效益导向,着力推广应用高产和优质食味品质相结合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品种,水稻早熟晚粳主推南粳3908、南粳5055,搭配种植宁香粳9号,示范种植武运粳528;迟熟中粳主推泰香粳1402。各镇(区)品种布局上将坚持“一主一辅”原则,做到因种栽培,早晚搭配。对种植糯稻的大户,引导他们采用订单或是粳糯搭配的种植模式,防范市场风险。同时,把推广机插秧、发展机插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降低生产成本,作为控减直播稻的最重要手段,精准培育标准化壮秧。育秧上推广硬地硬盘微喷灌集中育秧,用机械流水线播种,以基质代替营养土、暗化催芽、微喷灌控水以及机械摆盘等高效率省工节本育秧技术。

推广精确定量栽培集成技术,推进绿色高效技术应用。在水稻生产上突出耕、种、收、管“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集成。按照轻简化、标准化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集成推广适期高质量栽插、精准肥水管理、绿色植保等绿色节本高效技术,以最少的药肥用量,最省的人工投入,实现最大的综合效益。

坚持水稻生产主体地位,围绕提升质量效益,推进水稻种植结构调整优化,也是我市水稻聚力高质高效的一大举措。今年我市将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如“稻-鸭共作”“稻-小龙虾共作”“水稻-油菜(绿肥、蔬菜)”等“水稻+N”种植模式,提高种稻复合收益,优化农田生态环境,构建绿色种植制度。建立规模种养基地,生产绿色、有机稻米,提高水稻品质增加效益。扶持引导生产者、经营实体等组建联合体,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订单种植,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合力打造优质绿色稻米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推进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传承弘扬稻作文化,丰富“味稻小镇”内涵,不断提升建设层次。

此外,今年我市将开展优质水稻高产竞赛,继续推进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充分挖掘优质水稻高产潜力。同时进行星级示范基地的推介。强化技术指导与品牌营销服务,指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种植主体选择优良食味水稻品种,推行集中连片种植,加强统一化管理,实现单品收储、高质量加工,助力打造中高端稻米品牌,推进优质优价、品牌溢价,提高经营效益。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