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无法兑换的蟹卡。记者 帅莹 高静 摄
本报讯(记者 帅莹 高静)近日,市民谢女士有些发愁,品尝大闸蟹的黄金季已接近尾声,家里还有一张没兑换的蟹卡,眼瞅着提货截止日期就要到了,可她试了蟹卡上的三种提货方式,均未能成功。
谢女士告诉记者,11月中旬,她收到朋友寄来的一张蟹卡,凭卡可兑换888型的大闸蟹10只。谢女士说,因当时距离提货截止日期还有一段时间,所以她便没有急着兑换,而是准备等回老家后再和家人一起分享。
到了12月上旬,谢女士想要提货时却发生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谢女士介绍,蟹卡上提供了三种提货方式,分别为登录网站或扫描二维码输入卡号、密码和相关信息,以及打电话提货,“我先用手机微信扫描了卡面上的二维码,但跳转出来的页面一片空白,根本无法填写相关信息。”随后,谢女士又尝试使用支付宝、淘宝等App的“扫一扫”功能去扫描二维码,但仍是无功而返。
扫码行不通,谢女士便在电脑上输入卡面上的网址,试图通过登录网站填写信息的方式完成提货,但刷新多次,商家提供的网址一直无法打开。最后,谢女士拨打了蟹卡上的电话号码,可没想到竟然是空号。
“提货截止日期为今年12月31日,眼下并未到期,出现这样的情况让人匪夷所思。”对此,谢女士很困惑,在和朋友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今年大闸蟹的销售旺季即将结束,商家无法继续供货导致。“即便商家要提前结束兑换,至少也应该保证电话畅通,在消费者联系商家时能够告知解决办法,比如可以延长提货时间至明年‘蟹季’,而不是用打不开的网址、失效的二维码和注销的客服热线来糊弄消费者。”谢女士气愤地说道。
记者通过查询发现,近年来,这类号称能够“随吃随提”的蟹卡蟹券因为自用送礼两相宜,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理论上,只要消费者按照商家提供的方法操作,一般都能顺利收到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商家随意缩短或更改提货期、蟹卡预约页面长期显示已约满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有的消费者即使收到了螃蟹,也会遇到螃蟹个头大小不一、捆绑螃蟹的绳子浸水充当螃蟹重量等问题。
那么,消费者购买蟹卡蟹券后如果遇到无法兑换螃蟹的情况,该如何维权?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丁斌律师认为,消费者要先核实是否保有购买蟹卡蟹券的消费记录。如果有,可凭消费记录要求商家提供产品或予以退款,如协商无果,消费者可凭购买凭证、蟹券图片、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据,及时向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鉴于部分蟹卡存在“兑换周期长”“霸王条款”等消费套路,丁斌提醒消费者,应选择通过正规渠道购买蟹卡蟹券,避免私下交易,同时警惕明显低于合理价格的超低价卡券,按照自身需求理性购买。在拿到卡券后,尽早预约,避开提货高峰,降低消费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