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骏
最近,不少市民都很关注家庭消毒的问题,而一款名为“蓝光消毒喷雾枪”的消毒用品在网上热销,引发关注。一些市民认为,新科技防疫产品将会更有效地对抗疫情,但也有不少市民持质疑态度,认为近年来各种“防疫神器”频出,但真正管用的寥寥无几,所谓的新科技防疫不过是商家的噱头而已。
一按消毒枪的按钮,就能喷出雾状酒精。对于这款“蓝光消毒喷雾枪”,不少商家宣称,其射出的蓝光可以起到辅助安全消毒的作用。“应该是管用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这段时间,网上眼花缭乱的各类“防疫神器”让她频频打开腰包。“前一阵子我就在网上看到这款消毒枪了,当时才十多元一个,现在已经卖到五六十元了。”王女士认为,价格的快速上涨从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款消毒枪确实有用。不过,也有市民在受访时提出了质疑,“细菌病毒,肉眼是看不到的,蓝光消毒喷雾枪是否真的有效,有多大效果,都是未知数,这类产品,买的不过是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对此,有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选购此类产品。该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当酒精喷出后,每一颗雾化的酒精都在充分接触氧气,冬天天干物燥,羽绒服、化纤材质、毛料材质的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当出现热源、火星,很容易点燃酒精起火;另一方面,经过实验证明,所谓的“蓝光消毒喷雾枪”,其照射出的蓝光并不是紫外线,因此蓝光的消杀能力也要打个问号。“从消防安全角度看,相较于喷雾酒精,更建议用酒精擦拭物品表面,或使用酒精凝胶,将酒精控制在小范围内,火灾隐患会小很多。”该业内人士表示,酒精不适合大面积泼洒杀毒,既存在安全隐患,也比较浪费。如果需要大面积泼洒消毒,可以使用84消毒液或其他消毒药剂。该业内人士提醒,没必要跟风大量囤酒精,酒精是易燃品,存放时也要多加注意,要放在避光、温度相对较低、通风的环境中。很多家庭没有专门存放酒精的区域,更多的是找个犄角旮旯随便一堆,还有人将酒精放在暖气片旁、厨房或吃电火锅的餐桌边,这些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防疫神器”近年来并不少见。“日本本土消毒卡,可有效阻止人体半径50cm内的细菌病毒,效果持续30天……”不久前,做代购生意的张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样的广告,单只售价88元,张女士也进了一些货来卖。“卖得还挺好,有家长专门给孩子买,也有一些人是集体采购的。”张女士说,她留了一些消毒卡自用。而在一些网店里,同款消毒卡的月销量多达数千件。
除了消毒卡,家用自测试剂盒等产品也都受到追捧。此前,一款号称在家就能自测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检验试剂盒就出现在电商平台上。卖家宣称,在家指尖采血后,只需要15分钟,就能检测出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适用范围上还特别标明,适用于企业复工、学生返校、个人筛查等。卖家声称,单支售价150元,多买还能享受优惠。 除此之外,乳铁蛋白粉、益生菌、维生素C等一些保健品,也被一些商家宣称能够“提高免疫力”,进而“预防新冠病毒”。
然而,据有关专家介绍,一些所谓的“防疫神器”实际效果非常有限,有的甚至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就消毒卡而言,每片消毒卡所含的二氧化氯气体发生剂量并不足以达到杀菌消毒的有效浓度,而且,较低浓度的二氧化氯也会随着空气流动而消失,并不能起到随身消毒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高浓度的二氧化氯还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根据《广告法》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含有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内容,否则即构成虚假宣传。现实中,一些打着防疫旗号的产品其实属于保健品的范畴,但一些不良商家出于牟利目的,在广告宣传上将产品功效诱导到防疫防病,不止夸大,更是虚假。
由此可见,“防疫神器”的“神”,无非是“神”在商家的虚假宣传。消费者购买时,要多加留神,不要轻信商家的虚假宣传,不能被商家的花言巧语骗得“神魂颠倒”。
身处疫情之下,每一个普通人都需要提高科学认知,如此便会避开各种带“坑”的营销宣传。而商家心中也得有科学和道义,要合法经营、诚信自律。对于普通市民来说,防疫从来不缺工具和手段,用好日常的消杀用品、戴好口罩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