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落地,我这样度过了这些天

核心提示: 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实施后,个人防护成了重中之重,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科学地做好防护措施越来越重要。

新的疫情防控政策实施后,个人防护成了重中之重,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科学地做好防护措施越来越重要——

“新十条”落地,我这样度过了这些天

本报记者 马骏

“疫情防控‘新十条’落地后,我觉得一切都变了,感觉有点不太适应。没人催着你去做核酸检测了,出入商超也不用出示绿码了,虽然感觉方便了,可感染病毒的风险也大了不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防护就非常重要了。”近段时间,退休在家的刘琴成了家中的“督察员”,监督着一家人做好防护措施。

“这么好的阳光,赶紧把被子抱出去晒一晒,把窗户打开通通风。”早上8点多,刘琴便在家中吆喝起来。“晚上气温低,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的,有时候还得开一会儿空调或取暖器。经过一个晚上,家里的空气质量可想而知。”这些天阳光不错,刘琴每天都会开窗通风,上午下午各一次,每次一个小时左右。在通风的同时,刘琴会对家中的门把手、桌子、椅子以及卫生间等进行清洁。“就算家里没有病毒,这样的清洁对居住环境也是非常有益的。”刘琴说。

退休在家,刘琴并没有闲着,“前段时间,我还经常去小区外面跳广场舞呢。看现在的疫情形势,我觉得还是待在家里比较好,没事就别出去乱跑了。”刘琴说,人在家中坐,但并非与外界没有了接触。“家里人经常在家点外卖,或者网购,动不动就有人来敲门。”每到这时候,刘琴都会习惯性地拿着消毒液开门,“一般来说,我会对快递包裹先进行消毒再拿回家,或者直接就在门外拆了,不让外包装进门。如果是去网点取快递,我就在网点把快递包裹拆开,把包装盒留在网点,之后只要洗洗手或涂些免洗手消毒凝胶就行。”刘琴说,“如果是食品类的外卖,那就没必要喷消毒液了,把外包装丢了就行。”

这些天来,刘琴越来越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现在,我们一家人都实行分餐制,健康饮食,也会在家中进行一些身体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刘琴说,“疫情发生近三年来,有些事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而这些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抗疫情。”

与大多数时间都在过着居家生活的刘琴不同,“90后”市民陈强是个上班族,每天早出晚归。“新十条”的落地让陈强在外出时变得更为警惕。

“每天早上进了办公室之后,我都会打开门窗通通风,有时候会在办公室里喷一些消毒液。之后,我便会戴着口罩开始一天的工作。”陈强觉得,出门在外,就个人防护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佩戴好口罩。“外出时,我还是能看到个别人没有佩戴好口罩。在一些室内密闭场所,有的人觉得周围没有人,便摘下了口罩,这其实是不对的。走进公共场所,不论是小区、商场、超市,都要佩戴口罩。出门遛弯,去小区门口取快递,也要注意戴好口罩。”陈强说。

从早上上班到下午下班,陈强会多次去卫生间洗手,“这一点是我上幼儿园的女儿教我的。洗手时,我都会按照孩子说的‘七步洗手法’来洗手。女儿还提醒我,手部是非常容易被感染的,没洗手前不要去触碰眼口鼻。”陈强说,“这段时间,单位里聚在一起聊天的场景看不到了,同事之间都保持着安全的社交距离,这毕竟是为了彼此的健康着想,所以大家都能很快适应。”陈强认为,在个人防护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便是手机的消毒,“现在大家使用手机的频率很高,走到哪儿都会拿出手机,有时候也会随处放下手机。一天下来,手机上不知道沾染了多少细菌。”陈强说,最近这些天,他每天都会对手机进行消毒,“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巾擦拭消毒。从上到下沿着同一方向轻轻擦拭手机表面,屏幕、背面和侧面都要擦拭才行。”陈强觉得,做好个人防护很重要,面对现在的疫情形势,并非早“阳”早好,而是要坚持做好防护措施。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