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周女士收到的一位热心邻居发来的赠药消息。
本报记者 马骏
“退烧药有了吗?我过会儿去医院上班顺便带给你。”“我家里好像有布洛芬。”“你好,我有开封的半瓶泰诺,如果你不介意可以拿去用。”“成年人的退烧药需要吗……”17日凌晨5点左右,市民周女士的孩子突然发烧,因家中没有退烧药,她便试着在小区业主微信群里发了一条紧急求助消息,没过多久,就有四五位邻居通过微信群添加周女士的微信,向她提供退烧药,这让周女士很感动。“在这个寒冬时节,邻里间有了一种互相‘搭把手’的温暖。”周女士如是说。
周女士告诉记者,当天凌晨,她的孩子发了高烧,可家中没有退烧药,于是她便在小区业主微信群内向邻居求助。很快,素不相识的邻居纷纷响应。“最先回应我的那位邻居,当时他自己也在发烧,而且家中只有半瓶泰诺了。在看到我发的消息后,他主动要把那半瓶药给我,还提醒我记得对药瓶进行消毒。”周女士说,“有的邻居在给我药品的时候还提醒我注意药品用量以及各种注意事项,还有的邻居担心我被孩子传染,在向我提供孩子的退烧药时,也顺带给了我一点成人的退烧药。”说起当时的情况,周女士十分感动,“刚开始问的时候,我没有想到邻居们会这么热情。我并不认识这些邻居,但关键时候,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周女士表示,在邻居们的及时帮助下,目前她的孩子已经在恢复中了。
“邻居们拿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份药物、一份爱心,更是一份定能战胜疫情的信心。”市民周女士说,“邻里之间相互帮衬,‘共享’药箱,让居民减少了恐慌,也减少了焦虑。”
随着防疫优化政策出台,“阳”“居家”“备药”成了最近几天市民“朋友圈”的热搜词,人们纷纷外出买药,生怕自己买不到药,而涉疫药品的短缺、断货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记者注意到,连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伸出援手,将家中药品分享给急需的亲友、同事、邻居。
“我之前买了一些药,储备比较充裕,最近陆陆续续送了不少出去,其中大部分都是邻居。”市民王女士说,“我身边有不少人都在这样做。专家也说了,买这么多药其实意义不大,放在家里时间久了还会过期。我自己的药足够了,不如送给更有需要的人。”王女士觉得,邻里互助一直是社区的优良传统,“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谁家还没个需要帮助的时候呢?这时候,大家就应该把多余的药共享出去。”
据了解,根据国家防疫政策的调整,不少市民都在家里备了些药品。对此,医生提醒,并非感染了新冠病毒就一定要吃药,不合理的服药还可能会造成药物肝损伤,为此,市民应该理性购买,不应盲目囤药。
医生介绍,新冠肺炎属于病毒感染,通过吃药是无法预防病毒感染的,而一些无临床症状者,即使感染了病毒也不需要吃药。只有在症状较明显,需要缓解或治疗时才能用药,这是安全用药的重要原则。同时,病毒感染常规无须服用抗菌药物,市民切勿随意使用,如经专业医师诊断,患者有明确的细菌感染指征,才可使用抗菌药物,否则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