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价产品迟迟不发货 市民质疑商家“套路深”

核心提示: “双十一”大促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是话题度依然居高不下,平台保价机制花样多、直播间虚假“最低价”、促销产品价格先升后降等问题被消费者纷纷吐槽,直言平台商家“套路”多。

本报记者 高静

“双十一”大促活动虽已落下帷幕,但是话题度依然居高不下,平台保价机制花样多、直播间虚假“最低价”、促销产品价格先升后降等问题被消费者纷纷吐槽,直言平台商家“套路”多。

前段时间,“双十一”大促节第一波活动开启时,市民周女士下单了不少商品,“我习惯直接在‘618’和‘双十一’两大购物节囤一些日用品。”在今年“双十一”大促活动开始前,周女士早早地做起了攻略,将所需购买的物品列清单、比价。在浏览商品的过程中,周女士发现一款自己常用品牌的隐形眼镜将要打折促销,“商品的详情页上标注出了‘双十一’活动期间的价格,比我之前购买的价格便宜了20多元,十分划算。”所以到了10月31日晚上8点,周女士第一时间就下单了这款隐形眼镜。

11月1日下午,周女士再次打开手机购物App查看自己购买商品的发货情况。周女士注意到大部分商品都显示已经发货,隐形眼镜的物流信息内也已经标注了快递单号,显示处于已揽件状态。之后几天,周女士购买的商品快递陆续到货,唯独隐形眼镜“杳无音信”。周女士告诉记者,她连续几天都在查看隐形眼镜的物流信息,但是没有任何更新。“我听说一些商家有物流公司的快递单,这样消费者下单后,商家可以直接填写发货信息,贴上快递单,而后将物流单号直接从系统里更新,以此提高发货效率。”周女士怀疑,商家可能直接填写了物流单号,但实际并未发货。

因为已经距离下单过去了好几天,周女士主动联系了商家客服,询问其发货情况,对方回复称,“双十一”大促活动期间,商品下单量较大,希望顾客耐心等待。无奈,周女士只能继续等待。之后,周女士又询问过两次,得到的都是一样的答复,这让她有些无语:“都过去一个礼拜了,商品下单量再大也该发货了。”对于这样的情况,周女士质疑商家可能是不想发货,“因为商品的价格比较低,利润有限,所以商家想通过不发货的方式劝退部分消费者。不退货就面临长时间的等待,退货又有些不甘心,“商家既然开展了优惠活动,就应该无理由给顾客发货,无论是否利润有限,或是亏本。”

考虑到商家敷衍的回复,周女士将这一情况反馈给了购物平台。仅过了一晚,商家客服就主动联系了周女士,表示愿意给其3张8元无门槛平台优惠券,作为其长时间等待的补偿。此外,客服还解释,物流信息迟迟未更新可能是快递公司丢件了或是存在其他异常,店铺将会重新寄送一份商品。至于为何投诉后的回复与之前的回复有如此大的差距,客服未正面回答。

投诉之后,周女士购买的隐形眼镜已经在被寄送的路上,此事也告一段落,“商家前后态度差距明显,肯定是因为我投诉到了平台,所以害怕被追究责任,但做生意肯定不能这样啊。”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像周女士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由于是在线上下单,是否发货、何时发货全由商家自己把控。面对低价商品,有些商家选择延迟发货,希望部分消费者主动退货退款;有些商家则直接联系消费者,告知其商品无货,要求退款,待金额退还后,商家又挂上原先的产品,但是价格会高出许多……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行为都属于变相欺诈、毁约行为。

打着“低价”的噱头,误导消费者消费,以此刷店铺商品成交量,却又不愿意发货,折射出来的是诚信缺失的问题。有业内人士介绍,消费者网购下单付钱后,说明这次买卖交易已经完成,商家就必须无条件发货。至于是否取消订单,理应由消费者自行决定。如果网店拒不发货,消费者可以要求第三方支付平台介入协调;如果还不能合理解决,则可以向主管部门进行投诉。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