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生鲜送冰袋,如何处置成烦恼

核心提示: 不久前,市民钱女士尝试从网购平台购买生鲜,这让她觉得十分方便。每回与生鲜产品一同送来的,还有两三个保鲜冰袋。钱女士觉得,冰袋扔了可惜,便存放在冰箱里。可久而久之,家里的冰袋越来越多,如果扔掉,钱女士担心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冰袋的处理成了难题。

图为钱女士将收到的冰袋存放于冰箱中。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您的生鲜速递到了。”不久前,市民钱女士尝试从网购平台购买生鲜,这让她觉得十分方便。每回与生鲜产品一同送来的,还有两三个保鲜冰袋。钱女士觉得,冰袋扔了可惜,便存放在冰箱里。可久而久之,家里的冰袋越来越多,如果扔掉,钱女士担心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冰袋的处理成了难题。

随着物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鲜产品被网购送到了普通百姓家中。在生鲜运输过程中,保鲜冰袋的使用已经成为行业标配。那么,这些冰袋到达终端失去使用价值后,它将何去何从呢?

钱女士告诉记者,眼下“双十一”大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她购买的生鲜包裹也已在运输中。“又有冰袋被送来了,我很苦恼。”钱女士说,此前,她在网上购买牛肉、鸡肉等食材,已经收到20多个冰袋,“冰袋越来越多,冰箱大量空间被冰袋挤占,已经难以放下更多的食材,我想丢弃一些,但冰袋里含有化学剂,我担心随意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钱女士收集的冰袋上有这样的描述——本品选用高聚化合物相变蓄冷原料配制而成。此外,包装上还注明了“干净无毒、安全环保,融化后不会造成大量水的污染”。但钱女士认为,从字面来看,并不清楚内部材质是否有毒性和其他污染性,所以她对冰袋的处置很纠结。

采访中,一些受访市民也展示了他们网购生鲜产品后收到的冰袋,主要有注水冰袋和生物冰袋两种包装。注水冰袋上的介绍比较详细,但生物冰袋上没有关于产品材料的介绍,只有“泄露弃用、远离尖锐物品、远离高温、支持环保、可循环使用”等提示语。

在一家电商平台上,记者输入“冰袋”,各种各样的冰袋商品链接立即出现在眼前。这些冰袋的价格差别也比较大。最贵的是医用冰袋,要五六元一个,但用于食材保鲜的注水冰袋,每个低至0.1元。记者注意到,有一款注水冰袋,13元能买到100个,该冰袋是PE材质的,内部填充物为高分子蓄冷颗粒。

随后,记者联系了一家冰袋生产商。该生产商介绍其产品的成分是蓄冷凝胶颗粒,对人体无害,可提供材质无毒的检测报告。“这种成分是可以降解的,对环境没有污染。”该生产商称,冰袋能重复使用,也可以当普通生活垃圾直接丢弃。

对于如何处置冰袋,一些市民表示了担忧,希望厂家能明确处理方法,建立一套回收系统,以免不规范的处理方式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少受访市民表示,因冰袋上没有明确标识其所有成分和处理方法,考虑到平时使用频率低,他们在收到生鲜商品后,往往会直接丢掉冰袋。也有一些市民表示会重复使用冰袋,用来给亲人寄送食材,或搁在冰箱里减少电器能耗。“在遇到突然停电、外出野餐,或者发烧、烧伤、扭伤等情况时,这些冰袋就能派上用场了。”一位市民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为避免冰袋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部分生鲜电商企业采用了其他的保鲜方式。有的电商将食材送到客户家中后,会将冰袋带走,循环使用,或者研发新的无菌包装件包装生鲜。也有电商使用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或一瓶冰冻饮料来代替冰袋。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