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走红”,“文明”行囊不可忘

核心提示: 在露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既增加了管理方的管理压力,也影响了其他游客的体验感。

图为众多游客在一起露营十分热闹。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近年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露营成了很多市民假日和周末就近追求“诗与远方”的新宠。每逢节假日,不少市民以家庭为单位或是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帐篷、食物、烧烤架、锅具等用品,前往有树有水、风景优美的景区露营,体验一把悠闲惬意的生活,舒缓工作压力。然而,在露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现象,既增加了管理方的管理压力,也影响了其他游客的体验感。

近日,位于司徒镇的楚风农趣园开门迎客,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游玩。一时间,园内的绿地几乎都成了露营地,各式各样的帐篷“遍地开花”。然而,记者发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十分惹眼。记者看到,有些市民选定了扎营地后,便开始搭建帐篷,而身上的外套则被随手挂在了一旁的树枝上。有些树枝承受不了外套的重量,没过一会儿便折断了。有些市民则不再满足于在帐篷里或是野餐垫上休闲娱乐,他们带来了秋千,将两头绑在两边小树的枝干上,稍大一些的孩子在秋千上玩耍,两棵树摇晃得十分厉害。此举不仅伤害了树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此外,记者注意到,不少市民在露营结束后,在地上留下了一些垃圾。有的市民直接将垃圾扔在草坪上,有的虽然用垃圾袋将垃圾收拾好,但并没有带走,而是将整袋垃圾留在了原地。

一些市民在受访时表示,受疫情影响,就近露营渐渐成为一种时尚,既能满足休闲放松的需求,又可亲近大自然,享受美好惬意的生活。“现在城市里可供露营的地方越来越多,每逢节假日,景区、公园便会迎来大量的露营游客,草地上密密麻麻地扎满帐篷,游客自在地野餐、聊天、游乐,十分惬意。”一位市民说,“现在,几乎每个双休日都有很多人选择外出露营,露营爱好者们不断寻觅新的好地方,让露营的氛围越来越浓。”

露营本是一件休闲快乐的事,但一些游客不遵守景区、公园的规章制度,对相关禁令视而不见,出现违规搭建帐篷、使用明火、乱丢垃圾、破坏草地等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和污染环境。伴随“露营热”暴露出的不文明现象,需要引起各方反思,应及早立规矩,引导露营活动文明有序开展。

业内人士表示,自然风景属于大家共有,文明旅游是最基本的准则。在景区、公园等地方露营并非简单地将帐篷、食物、炉具搬到营地,即可尽情享受露营生活。与外出旅游一样,人们需要遵守景区的规定和文明旅游的规则,自觉约束自己和亲朋的行为,保持营地的清洁卫生,不能破坏和污染环境。这些道理并不难理解,都是通用的文明旅游常识,绝大部分游客在出游时都能做到,在露营时也应主动遵守。

业内人士建议,景区、公园管理者需要加大文明露营宣传,加强安保巡逻,提醒游客遵守露营规则,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文明是旅游的底线,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应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而非风景的破坏者。露营活动中公众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表明,露营市场亟待规范。相关部门应未雨绸缪,及早建章立制,引导公众文明露营,推动露营经济健康发展。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