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吕城舞龙队”在表演舞龙灯。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舞龙灯是一项非常古老的民俗活动。古人以舞龙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地的舞龙表演,种类繁多,各具特色。龙的种类也有近百种之多。在吕城镇虎墅村(原吕城村),当地人将舞龙与中国古代阵法相结合,舞出了别具一格的“太平龙灯”,而这样的舞龙灯活动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我七八岁的时候就参加村里舞龙灯的活动了,当时负责扛旗。”说起舞龙灯,今年95岁的张华耀老人记忆犹新。“像我们这种有旗子的龙灯叫‘太平龙灯’,是老百姓最喜爱的龙灯。‘太平龙灯’来了,就意味着太平来了,幸福和好运也来了。小时候,我们表演时,很多村民家都会烧香点烛、燃放爆竹迎接龙灯的到来。”张华耀说,“我的父辈祖辈告诉我,吕城龙灯出现于清朝时期,或许更早,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然而,因为历史原因,舞龙队在吕城镇一度销声匿迹。
近年来,吕城镇投入1600余万元用于大运河绿化美化工程、打造大运河南岸“网红打卡街”以及新建水韵广场、灯光球场等。当地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发迫切,“吕城舞龙队”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重生”。现在,只要水韵广场上的锣鼓声一响,老百姓就会聚集到舞台下。他们知道:龙要来了。
“我们重新组建的舞龙队有一百多名成员,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所有的道具都是精挑细选的,其中有不少都是专门定制的。”黄红武是“吕城舞龙队”的负责人之一,他认为,“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好了,生活环境也更好了,当地人对于传统文化和民俗的追求也呼之欲出。”
过去吕城镇的“太平龙灯”一般在正月表演,演出时需六十余人参加。“太平龙灯”共九节,九人舞龙,设灯光,可喷火。晚间舞动时色彩绚丽,气势不凡,其阵型有八卦阵、梅花阵、十字梅花阵、一字长蛇阵以及龙门阵等。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竖有四面门旗,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则分别竖有四面彩旗。随着阵式的不断切换,舞龙者踏着锣鼓的节奏变换走位,时快时慢,长龙时而翻转,时而盘旋。
“现在不同了,逢年过节,抑或是民俗庆典,我们都会舞龙灯。”今年49岁的姜洪虎在这支“吕城舞龙队”中担当着舞龙头的重要角色。“我是听着舞龙的锣鼓声长大的。我十七八岁的时候从学校毕业,之后就在我们村上学舞龙。没过几年,舞龙队就解散了。现在舞龙又兴起了,我就白天工作,晚上练习舞龙。”姜洪虎说,“舞龙的人,手指都会有水泡和老茧,十天半个月就会脱一次皮,相当苦。”
“吕城舞龙队”的重新组建让姜洪虎看到了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光亮,“我们这些舞龙者的年龄越来越大,需要年轻人来接棒。”姜洪虎说,“现在的舞龙形式已经不能和以前比了,能简化的地方就简化,能省力的地方就省力。不过,老一辈也不能死守着旧观念,得把旧的传统和新的理念结合起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让我们‘吕城舞龙队’成为一支独一无二的舞龙队,将我们‘团结奉献、探索创新’的精神传承下去。”
如今,在保留着传统舞龙灯活动的吕城大地上,经常响起热闹的锣鼓声和人们的喝彩声,伴随着长龙盘旋而上,吕城的民间艺术也在不断传承和发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过那把撑杆,舞出吕城新的明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