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施书海家设施齐全、干净整洁的卫生间。记者 王国禹 摄
本报记者 王国禹
洁白的瓷砖,干净的抽水马桶、多功能淋浴头……这样设施完善的卫生间在城市人家里可说是司空见惯。而如今,许多农村村民也都用上了这样的卫生间。自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农村人在享受殷实生活的同时,如厕环境也发生了欣喜的变化。
昨日,记者来到司徒镇杏村施甲村村民施书海家时,60多岁的他正在卫生间里拖地。了解记者的来意后,施书海乐呵呵地带着记者参观了卫生间,随后告诉记者新建化粪池的位置。记者注意到,施书海家的卫生间虽然只有几平方米,但干净整洁,洗面台、抽水马桶、淋浴头等设施一应俱全,屋顶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现在,我们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安装了抽水马桶,只需轻轻一摁,污物就被冲得干干净净,且没有任何异味……”说起近些年农村人厕所的巨大变化,施书海感慨万千。
“有了太阳能热水器,一年四季都能洗上热水澡,真是又方便又舒服,这在10多年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施书海告诉记者,10多年前,大部分农村人都使用马桶上厕所。那时,他家地方小,马桶只能放在房间的角落里,每次方便时,房间内都会充斥着一股难闻的味道。后来,家家户户就在屋前屋后或柴房内建了露天茅坑。每到夏天,就臭气熏天,蚊蝇孳生,既不卫生又不美观。而现在,村里不但家家户户都建了标准的卫生间,用上了抽水马桶,而且卫生间化粪池的建造没花一分钱,都由司徒镇政府免费建造,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
“我家10多年前用的露天茅坑主要是为了给庄稼和菜地施肥,一到天热就会引来成群的苍蝇、蚊子,同时散发出的气味也很难闻。盛夏时节,露天茅坑里还会爬满蛆虫,到了冬季又四处漏风。”施书海介绍,那时候,住在镇上的小孙女每次回来,上厕所时总喊着好臭。如果是夏秋季节,每次上完厕所后,小孙女的屁股和腿上都是蚊子咬的包。渐渐地,她就不爱回老家了。
采访时,施书海告诉记者,去年,司徒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进到了施甲村,该工程是农村环境改造中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目的在于有效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经过几天时间的施工,他家屋后的化粪池建造顺利完工。
据司徒镇建设科工作人员介绍,新一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提出的“强富美高”新要求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是造福百姓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司徒镇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于2017年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40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农户4000余户,并达到“双60”的标准,即一个行政村内60%的自然村得到治理,一个自然村60%的农户得到治理。接下来,今年内,还将计划实施21个自然村的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届时将覆盖农户1500余户。
“从简易马桶到抽水马桶,从露天粪坑到标准卫生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有力地见证了十八大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它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身体上的健康保障,更有精神上的安慰,让村民们的生活大变样,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感!”采访末,该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