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里的文化“充电站”

核心提示: “小区里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让我安静地看会书,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我觉得挺好的,而且这样的小区也显得很有书香味。”

图为位于凤美新村小区内的锦瑟书屋。记者 桂祉越 摄

本报记者 桂祉越

“小区里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让我安静地看会书,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我觉得挺好的,而且这样的小区也显得很有书香味。”近日,坐在锦瑟书屋窗边看书的张女士对记者说道。锦瑟书屋位于凤美新村小区内,建于90年代初的凤美新村小区共有756户居民,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在近两年的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凤美新村小区已经焕然一新,干净整洁,让很多来此走亲访友的市民对这个老小区的好感度逐渐上升。

锦瑟书屋位于该小区的中央地带,是一座由二层民房改造而成的咖啡书馆。店主范晓华是河南人,今年42岁。或许是曾经做过语文教师的原因,范晓华酷爱读书,从张爱玲到安妮宝贝,从苏轼、辛弃疾到李白,她没有钟爱的某类书籍或某个作家,只是将读书渐渐地变成她生活的一部分。有了孩子以后,范晓华为腾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开始物色场地,打算将自己的爱好变成一份事业,开办书屋。

2019年,出于多方面的考虑,范晓华将店址选在了凤美新村小区里。当时,不少人都质疑她的选址,认为此处地方偏僻,书屋难以生存,甚至被断言“三个月就关闭”。而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一年疫情暴发了,出门消费的人减少,范晓华的书屋也面临经营困难的局面。“那段时间对我而言,有利有弊。店里生意不景气,但让我有更多时间去完善自己。我去学了烘焙、煮咖啡,让自己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我的女儿。”说起女儿,范晓华眼里充满了光亮。11岁的女儿,是她一个外乡人留在丹阳的全部理由。店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女儿和她一起布置的,其中促销商品都是女儿的手工作品。“她爱DIY一些发夹,做好了之后一直闲置着挺可惜,她就跟我说‘妈妈,这些发夹给你做礼品吧,送给客人们’。有些客人收到礼物后,也很喜欢。”范晓华说,忙碌起来时,女儿会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刷咖啡机、给客人端咖啡……小小的身影穿梭在书屋的每一个角落,书屋也因为她而摆了一个书架的儿童读物。范晓华认为,这里充满她和女儿的印记,一边开店,一边陪伴女儿成长,这是最难得的。

四年的经营,曾经饱受质疑的书屋,如今已累积了一批客户。书屋里会时不时地举行读书会,来参加的有小区居民,有慕名而来的书迷,也有被老客推荐而来的新客,一群不认识的人在一起分享读书心得与人生感悟。因为这个书屋,他们之间变得熟悉起来,有的甚至成了挚友。回忆起读书会的场景,张女士说道:“这里让人很舒服,也没有很重的商业气息,我们愿意在这里面对面地去分享。”

在小区的一个转角,有这样一个飘着书香的场所,让居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阅读“充电”,让热爱读书的人群有一个交流沟通的场地,正如书屋里贴的那一副字“好读书不求甚解”,锦瑟书屋在凤美新村小区里慢慢地散发着迷人的书香气息。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