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协架起增收“金桥”乡村振兴有了“好帮手”

核心提示: “农技协会架金桥,农民致富好帮手!”这是我市众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对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切身感受。8月28日,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选举出了农技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和理事会成员。

图为农技协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访仙镇绿舟梨果基地指导。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新辉 摄

本报记者 须俊 通讯员 新辉

“农技协会架金桥,农民致富好帮手!”这是我市众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对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切身感受。8月28日,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选举出了农技协新一届领导班子和理事会成员。

市农技协自2015年11月成立以来,借助市农业农村局的大力支持,围绕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立足农业农村各产业科技融合、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在助力我市科普示范县创建和科技推进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绩。如今,农技协已成为深受农户欢迎的丹阳“三农”综合性社会团体服务组织。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一些技术交流型、技术服务型的农技协已经不适应农村产业化调整、区域化经营的需要。为此,我市在农技协组织建设上重点倡导“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家庭农场+协会+农户”等产加销一条龙的经济实体型组织模式,大力扶持在丹阳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协会,积极引导相同行业的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打破区域界限,密切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由分散建设到联合发展的转变,不断提升农技协组织化水平。

陵口镇乐善村拥有千亩青虾养殖水面。为做大青虾养殖产业,打响特色水产品牌,该村的天禄青虾专业合作社推行“协会+支部+农户”的模式,发展水产青虾养殖户超过80户,年总产太湖1号青虾200余吨,销售收入超过2000多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加20%以上,充分发挥了我市青虾产业龙头合作社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科技服务中,市农技协积极与大专院校和政府部门加强联系,争取项目扶持。近几年,争取了院企合作项目20项、政府项目62项、三农“金融贷”资金每年达到数千万元,协调农业保险的比例逐步扩大,特别是在今夏遭遇罕见的持续高温情况下,水产养殖户保险比重和赔付比例明显提升。仅“水产品综合气象指数保险”就为高温热害下的参保养殖户理赔近160万元。

与此同时,市农技联合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摩学习、培训交流等活动。每年邀请省级科研院所专家20多人,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深入基层一线,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指导、科技服务、座谈交流、科普讲座等活动30余场次,年服务达3000多人次;全市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单位入驻“京东商城江苏农产品馆”。

截至目前,市农技协单位会员共有53个,个人会员73个,涵盖了全市主要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村法制、金融、保险相关领域的科技型人员,会员单位已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工作站1个。丹阳农技协两次受到省科协和省农技协的表彰。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乡村振兴局局长、第二届丹阳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长聂晴表示,今后,市农技协将优化协会服务机制,畅通服务渠道,认真组织开展农业产前的新科技、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产中的新产品、新工艺、标准化、智能化,产后的收贮、保鲜、加工、物流、销售以及农产品质量与业态提升等社会化服务,广泛开展农业农村科普活动,提供惠农强农政策与项目咨询,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科技水平提升与产业化发展,努力打造服务品牌,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助力推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