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前
维修中
本报讯(记者 贺丽华)4月22日,本报“问政·帮办”版面刊登了《路面破损严重影响车辆通行》一文,反映了从新访线与346国道交界处起,往西一段几百米长的道路破损严重,形成多处凹坑,给过往车辆的通行造成了不便和安全隐患。记者将此事反映给管理部门后,相关负责人表示会立即核实处理。近日,记者了解到,经过前期申请、上报、招投标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目前该段道路已正式开始施工维修。
日前,记者来到现场,看到多辆作业车正在有序施工中。据施工方负责人介绍,该段道路之所以频繁损坏,一方面是因为沿线砂石料堆场和混凝土公司较多,载重车辆频繁经过,导致路面长期受碾压;另一方面是由于沿线路肩上的土堆得较高,不利于路面排水,导致路面耐久性变差。
“我公司中标后,立即针对该段道路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决定在对路面进行维修的同时,完善沿线排水设施,以最大程度恢复路面的使用性能,增强路面的耐久性。”该负责人表示,在路面维修上,施工人员会区分处理:对破损严重的路段进行彻底改造;对病害程度较轻的路段则进行局部处理。
据该负责人介绍,道路主体工程预计在10 月1 日左右完工,届时可满足市民基本出行需求。之后,施工人员会对沿线排水设施进行疏通,并对沿线不完整、破损的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修整、更换。
采访时,一些路过的市民和车主纷纷表示,虽然施工给他们的出行造成了不便,但等路面修复好后,他们便不用再受路面颠簸之苦。“尤其是我们这些骑电动车的人,过去经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说,还容易连人带车摔倒,很不安全。等完工后,我们出行就安全多了。”一位电动车车主经过时对记者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