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开学第一课”

核心提示: 昨日是我市各小学、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市特殊教育学校也迎来了一年级新生。当天上午,这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教室,很快便“放飞自我”。教师林淑悦正让小轩不要自己去拿水杯时,小沫又离开座位,在教室里一阵乱跑……

图为林淑悦在给孩子们上“开学第一课”。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小轩,现在不要去拿水杯,一会儿老师会让大家一起喝水的。”“小沫,不要在教室里乱跑,要一步一步走,快回座位上去。”昨日是我市各小学、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市特殊教育学校也迎来了一年级新生。当天上午,这些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走进教室,很快便“放飞自我”。教师林淑悦正让小轩不要自己去拿水杯时,小沫又离开座位,在教室里一阵乱跑……

在林淑悦的提醒下,小沫的爷爷赶紧把小沫拉回到座位上坐好,然而,在其身后又有一名小朋友站到了椅子上。林淑悦和家长好不容易把这位小朋友哄坐下,小沫又离开座位了……这节课上,林淑悦和另一名女教师就是这样不停地提醒孩子们。“如果没有家长陪同,情况会更加糟糕。”林淑悦说,“今天是开学第一天,那些普通学校里充满了孩子和老师的欢声笑语,家长们都是乐呵呵地把孩子送进校园,可在我们这里,家长的脸上很少有欢笑。在家里,这些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常常让家长伤神、伤心。当这些孩子走进学校,我们这些老师就有了一份义务,要让孩子们经过教育,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要让这些孩子遵守课堂纪律并不容易。“至少要花1个月的时间,慢的话则需要3个月到半年。”林淑悦说,这些孩子虽然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但其中绝大多数之前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加上接受能力弱,只能每天不断地反复纠正不良习惯,“刚入学的孩子是最难教的,经过几个月不断地纠正,孩子们就会慢慢形成好习惯,不再乱跑乱动,能够好好听课了。”

自当特殊教育老师以来,林淑悦碰到过自闭症、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言语障碍及多重障碍等各类特殊学生。有的学生情绪不对时,就不停地大声尖叫,使劲拍打桌子,有的学生大小便不能自控,还有很多学生只会在教室里呆坐着,面对任何人和事物都没有反应。

面对这些特殊的学生和种种突发状况,最初,林淑悦显得慌然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去应对。但在逐渐适应之后,她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用超于常人的耐心去关爱他们。

“今年我们学校一共招收了7名一年级新生,其中一名是唐氏综合征儿童,其他是智力迟缓儿童。”市特殊教育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孙芬华介绍,“今天的开学‘第一课’,我们的老师主要是让学生适应校园生活以及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我表达,包括熟悉卫生间在哪儿,知道上课该怎么坐、喝水该怎么说、上课举手等。”

“一开始,我们会有一个星期的家长陪读期。在这个时间段里,家长要陪着孩子在学校上课,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让孩子尽快适应校园生活。当学生适应之后,家长便可以逐步‘退场’,让孩子独立上学了。”孙芬华表示,学校对于新生的关注点主要是在习惯的培养和生活技能的养成等方面。孩子在学校里吃饭、睡觉、喝水、解手等,这些都是学校老师比较关注的方面。“通过学校教育,我们希望这些孩子能学会照顾自己,能够快乐地生活和学习,成为一个个‘小天使’。”孙芬华说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轩、小沫为化名)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