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枝红蓼醉清秋

核心提示: 清秋晨曦下,白露沾碧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看,我的伊人,我所思恋的红蓼,在浅滩边临水而居与周围的芦苇随风摇曳。

■张锦凯

清秋晨曦下,白露沾碧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你看,我的伊人,我所思恋的红蓼,在浅滩边临水而居与周围的芦苇随风摇曳。粉红色的小花美得惊人,一串串倒垂像狗尾巴似的,娟秀娇艳,与宽大叶片相映成趣,宛如未施粉黛的纯真少女,惹人喜爱。

红蓼,也叫“狗尾巴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穗长而大,色泽鲜艳,茎干直立有节像竹子,叶片大而翠绿可制成染料。红蓼的茎叶辛辣,与其果实一样,都是很好的中药,有解毒、消肿、止痛、止痒等功效。

记忆中,家乡的红蓼遍地生长,路旁、沟渠、田埂、河滩随处可见。一丛丛、一簇簇的红蓼充满了乡土气息,一抹嫣红,绽放出一种洒脱的野趣,给田间的景物赋予了清秋的韵味。红蓼只不过是无数野草野花中极其平凡的一种,然而,既然野百合也有春天,那么“狗尾巴花”也有迷人的秋色。为此,我对红蓼情有独钟。

儿时的夏日,由于我调皮贪玩,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在小溪里摸鱼,在草丛中捉蟋蟀,久而久之,皮肤上便长了水疱或丘疹。小如黄豆,大如豆瓣,奇痒无比,手一搔就流出脓血水。那时,乡村的卫生院离我家比较远,父母干农活每天早出晚归又顾不上,幸好有位邻居老婆婆知道一个偏方。她见状后,就到菜地的沟渠边摘来几张红蓼叶,洗干净后轻轻地将叶片贴在皮肤病变处,有溃疡的地方则将红蓼叶捣烂后敷在伤口处。红蓼有抑菌杀菌的作用,三四天后,皮肤上的痈疮疔疖竟然全部消退了。虽为野草,可解你忧。红蓼染红了粼粼清波,也呵护着童年的岁月。

人间草木,红蓼染秋。其实,古人一直把红蓼花当作秋天最美的意象,它在诗经里展露着身姿,在唐诗宋词里依然呈现出“红蓼花繁,黄芦叶乱”的秋韵。红蓼是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红蓼花开了,秋天也醉了。白居易的“秋波红蓼水,夕照青芜岸”,张孝祥的“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纳兰性德的“燕子矶头红蓼月,乌衣巷口绿杨烟”,李煜的“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这些清词丽句无不是在借红蓼渲染秋天的清欢浅愁,让人心神为之一动。

江边秋景独好,然而宋末元初诗人黄庚却感叹没有人来欣赏:“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不过这样的山水写意,画家是不会放过的,何况还有红蓼这种别具风韵的美丽植物,它不仅入诗而且入画。宋徽宗画过《红蓼白鹅图》,徐崇矩画过《红蓼水禽图》,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画有《红蓼》《红蓼群虾图》《红蓼螃蟹》等等。齐白石不仅画红蓼,还在画上题诗深情吟诵:“枫叶经霜耀赤霞,篱边黄菊正堪夸。潇湘秋色三千里,不见诸君说蓼花。”不难看出,齐老颇有点为红蓼鸣不平的意思。大师画中的红蓼和小虫儿虽平淡无奇,却又是质朴而生动的。

如今,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红蓼,即便在农村也是如此。一次去郊外,偶见几株红蓼,与它们对视,真是一种不浅的幸福。我想借花儿的红,点燃激情的岁月,因为秋天积攒了太多太多的红蓼情愫。或许,每时每刻的红蓼一现,都是那么刻骨铭心。蓦然间,想起晚唐诗人薛昭蕴的“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渡口的红蓼,就像灞桥之柳,常用来表达一种离别的愁绪。阔别故土多年,对我来说,秋天的红蓼就是一份浓浓的乡愁。

在清风中浅唱,在月光下低吟,在露水里沐浴,数枝红蓼醉清秋,红蓼醉了,人也醉了。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