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班宣称“包教会”,没学会咋办?

本报记者 马骏

“当初报名的时候,工作人员说‘包教会’。现在课上完了,孩子却没学会游泳。”近日,市民陈女士向本报记者反映,称其7月中旬在一家游泳馆为她的两个孩子报了暑期游泳班,当初对方承诺“包教会”。但现在课时已经结束了,两个孩子却都没有学会游泳。对此,陈女士提出质疑,但没想到游泳馆方面竟将没学会的原因归于孩子怕水,这让陈女士无法接受。

陈女士告诉记者,报暑期游泳班时,工作人员曾向她宣称,一共12节课时,只要孩子满7周岁且不怕水,就保证能学会。陈女士认为,她的两个孩子都对游泳很感兴趣,而且已经十岁了,应该能学会。于是,陈女士支付了3000元的学费,为两个孩子报了班。

然而,让陈女士没想到的是,不久前,两个孩子的课程结束了,但两人都没能学会游泳。陈女士坦言,在学游泳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孩子有些不适应,确实出现了有些怕水的情况,直至上了六七节课后才适应,但另一个孩子则没有这种情况。“现在,工作人员说我的孩子没学会游泳是因为怕水,我承认其中一个孩子怕水,但另外一个并没有这种情况,为什么也没教会呢?这难道不应该是游泳馆的责任吗?”陈女士说,“另外,‘怕水’的定义又是什么呢?”陈女士告诉记者,她咨询了其他游泳馆,有游泳教练告诉她,身上被泼点水都感到很害怕的孩子才是真“怕水”。陈女士称,她的孩子只是在水下有些怕,并非碰水就怕,游泳馆将没学会游泳的原因完全归于孩子,她不认同。

“这家游泳馆马上要搬迁了,我的孩子也要开学了,现在再去学已经不可能。教练询问我,能否让孩子在明年暑假接着学,到时候会给我一些优惠,送一些课时。”在与孩子的游泳教练沟通后,陈女士得到了这样的答复,她认同了这一解决方案。不过,教练表示,他需要向游泳馆负责人申请。

“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游泳馆宣传的‘包教会’很有可能只是噱头。”陈女士说,“每个孩子体质不同,对于游泳这项技能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时间长短也不同。怎么可能只要孩子不怕水,就一定可以在12节课时内学会呢。我估计对那些在课程内没学会游泳的孩子,游泳馆方面最后都是以优惠的方式,让家长继续为孩子报名接着学。”

那么,对于此类商家承诺的“包教会”,但实际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没能实现的情况,作为消费者,又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江苏万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丁斌表示,在该案例中,工作人员向消费者许下“包教会”的承诺,不排除工作人员利用“包教会”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在此过程中,双方形成了一种约定,那么在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经营者理应继续履行。丁斌认为,现在消费者只是要求按照原来的标准要求经营者继续履行,如果经营者仍然不履行,消费者是可以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的,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者主张解除合同。消费者通过司法途径主张权利时,具体结果如何,需要结合双方的举证质证,如双方有无过错等情况而定。

丁斌提醒,消费者在购买类似教学这种需要双方配合的产品或服务时,应更加谨慎,可通过试听、体验等方式后再做出决定。同时,商家在做出类似承诺时,应该对承诺内容进行具体约定,这样才能更好地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对消费者来说,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审慎义务,如孩子能否适应老师的教学方式;对教培机构经营者来说,做出类似‘包教会’这样的承诺,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增加了经营者的风险。”丁斌说。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