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持续,需要注意啥?

核心提示: 8月7日,在近40℃的高温中,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根据近10年立秋气温数据,我市立秋节气当天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根据天气预报,我市本周还将出现40℃+的气温。

图为市民在游泳馆内游泳消暑。记者 帅莹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王国禹 贺丽华 帅莹 马骏

8月7日,在近40℃的高温中,我们迎来了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根据近10年立秋气温数据,我市立秋节气当天日平均气温在30℃左右。根据天气预报,我市本周还将出现40℃+的气温。为何天气并没有随着“秋天的开始”而变得凉快?高温天气需要注意些什么?市民又是如何寻找“清凉”的?……连日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进行实地探访。

高温持续  专家解读

虽然已经到了立秋节气,但我市暑意仍浓,9日,记者从气象部门了解到,立秋后,我市气温依然红得“发烫”,本周晴热高温还将持续。

立秋了,为何还这么热?记者了解到,按民间说法,立秋也分公母,即“公秋”和“母秋”,立秋时间在农历六月叫“公秋”,立秋时间在农历七月叫“母秋”。俗话说:“公秋爽,母秋凶”,意思就是,如果是“公秋”,那么立秋后的气温就会相对凉爽;如果是“母秋”,那么立秋后还会有较长时间的炎热,所以“母秋”一般也被称为“秋老虎”。

对此,市气象局业务科科长孔志平告诉记者,立秋虽然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讲,此时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季还未到来。立秋节气期间,我国仅有西北、东北的部分地区开启夏秋转换,其他大部分地区还处在夏季,尤其是南方地区高温仍盛。而今年夏季气温如此“不走寻常路”,主要是受控制夏日高温的副热带高压影响。而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未来10天我市仍将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午后有局部雷阵雨,最高气温在39℃~41℃。

孔志平提醒,高温天气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用电调度以及蓄水防旱等工作外,还需要关注地表温度。近期省内大部分高速公路路段地表温度将达到62℃~68℃,地表温度过高时,轮胎的橡胶强度会降低很多,有爆胎危险,市民出行时需提前检查车辆情况。

急诊室内  患者增多

近段时间,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让城区各医院急诊室的患者骤增。8日上午,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自7月中旬以来,该院急诊科收治的中暑、上呼吸道感染、心脑血管患者增多。

据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小军介绍,近期轻度和中度中暑病例几乎每隔一二天就有,而重度中暑患者已经接诊6例。这些患者经过治疗后大多已康复出院,少数患者仍在治疗。

持续高温如何预防中暑?张小军建议市民采取以下措施:尽量不要在10时至16时之间出门,因为该时段阳光最强烈;多喝水,不要等到感觉口渴了才喝水;保持充足睡眠,白天气温高,体力消耗大,晚上要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特殊人群如老人、小孩、孕妇等,不要一味贪凉而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

张小军提醒市民,一旦出现头晕、口渴、出汗多等中暑征兆,应立即找一个阴凉处休息,保持周围通风,及时补充水分。若休息后仍未好转,一定要及时就医。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环境也会引起中暑。

“高温天气,除了中暑患者增多外,就诊的心脑血管病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也比较多。”对于一些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张小军特别提醒,应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家里保持空气流通,室温不要太低,适度饮水。此外,晚上睡觉的时候,空调不要长时间对着人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别注意。

用电故障  明显增加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我市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各类用电故障也随之增加。8日,记者从供电部门了解到,与平时相比,我市迎峰度夏时期的日平均报修数量增长了50%左右。

据供电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8月1日至7日期间,共接到73个市民报修电话,故障大多是由于用电负荷大导致空气开关跳闸,或因高温暴晒及负荷过大导致电缆绝缘裂化引起停电。为保障市民正常用电,连日来,供电抢修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每天从早到晚奔赴在抢修一线,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市民遇到的用电问题。

安全、正确用电能减少故障的发生,该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居家用电应注意购买使用质量合格的电器、电线、插座等,莫要贪图便宜而留下安全隐患;空调设备应采用单独回路、选专用阻燃插座,大功率电器不可使用同一个插线板;要经常检查电气线路和家用电器,防止发生老化短路、漏电等危险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更换维修;不得使用其他任何金属导线代替保险丝,更不要乱拉电线。此外,暑假期间,家长应教会孩子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免发生意外情况。市民在家如遇停电问题,可拨打95598,抢修人员会尽快赶到现场。

商场书店  惬意避暑

8日上午10点,户外温度达36℃,在高温的炙烤下,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在丹阳书城门口,市民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边用手扇着风,直呼天气太热,一边加快了迈入书城的脚步。

记者跟着进入书城,顿感阵阵凉风袭来,倍感舒适。书城三楼,不少市民或席地而坐,或靠着书架,享受着安静的阅读时光。

“每年夏季,书城的客流量都会明显增多,这段时间每天都有400~500人。”丹阳书城的丁经理介绍,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今年书城专门在三楼开辟了一块区域作为阅读书吧,市民可以在这里共享知识、交流信息、互动阅读。

和书城一样,近段时间,商场也迎来了不少“蹭凉族”,市民在享受免费冷气的同时,也为商场增添了人气。

8日中午,开发区吾悦广场十分热闹,年轻的家长推着婴儿车在商场里“遛娃”,老年人围坐在休息座椅上闲话家常,宽敞明亮的中庭则成为孩子们的游乐场。

“7~8月,商场日均客流可达4万人,相比平时增长约21%。”吾悦广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为方便市民休闲避暑,商场的空调全天候运转,并在公共区域增加了休息座椅供顾客纳凉,同时部分餐饮品牌店铺门口还有免费饮品供市民品尝,“市民在外面走得热了、累了,随时可以进来歇歇脚、降降温。”

游泳场馆  人气爆棚

高温天气,游泳馆里人气爆棚,不少市民选择去泳池里玩水畅游,寻找一份惬意的清凉。

8日,在全民健身中心的游泳馆,记者看到,泳池内不少孩子穿戴着游泳装备,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闭气、学习游泳。一旁的家长高女士说,孩子来学习游泳技能,既能健身又能避暑。

“往年立秋后,来游泳馆的市民会有所减少,但今年持续的高温天气,让馆内人气一直居高不下。”游泳馆负责人钱经理介绍,工作日期间,馆内人流量每天在500人左右,到了周末会达700~800人。

“人多了,安全和卫生就显得格外重要。”钱经理告诉记者,游泳馆内配备救生设施,多名救生员也在时刻关注着泳池内人员的一举一动,同时定期做好泳池水的更换和消毒,确保泳池的安全卫生。

据了解,游泳馆的高峰时段为每天下午和晚间,市民可选择在上午或者饭点前错峰前来,避免出现“下饺子”的情况。另外在游泳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防止抽筋。对于体质较弱的市民而言,不要因为贪凉而长时间浸泡在水里,一旦在游泳过程中出现不适,则需立即上来休息。

冷饮热销  切忌贪凉

炎炎夏日,各类冷饮受到市民青睐。受高温天气影响,我市冷饮市场一片火热。

城区一家冷饮批发部的店主表示,7月份以来,冷饮市场进入旺季,“白天太热,消费者大多要上班,所以来买冷饮的人不多。到了晚上,众多市民会扎堆前来购买冷饮,忙碌的时候,甚至需要排队。最近围绕冷饮的社会话题不少,关键还是冷饮的价格问题,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冷饮的热情。”

高温天气,冰激凌、冰镇西瓜等冷食成了很多人消暑解渴的至爱,但如果不能做到适度适量,就会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咽喉部炎症、食欲降低等情况。对于心脑血管患者来说,由于气温高,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加快,人体出汗也多,血液易浓缩,导致血液黏稠度高,过量食用冷饮容易产生血栓、栓塞、动脉硬化斑块,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因此,夏季吃冷饮一定要有节制,切忌贪凉。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