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夜晚,市民扎堆树丛捉知了

核心提示: 夜幕降临,天一路旁的简渎河风光带上,出现了很多捕蝉(知了)人,他们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提着塑料桶,穿梭在树丛中,捕捉破土而出的幼蝉。

夏日夜晚,市民扎堆树丛捉知了

医生提醒:知了营养价值虽高,但过敏体质等人群应慎食

图为市民在树丛中捉知了。记者 姜康 摄

本报讯(记者 姜康)夜幕降临,天一路旁的简渎河风光带上,出现了很多捕蝉(知了)人,他们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提着塑料桶,穿梭在树丛中,捕捉破土而出的幼蝉。这些幼蝉大多会被人统一收购,售卖到饭店、烧烤店或者菜市场。不过,医生提醒,知了营养价值虽高,但过敏体质等人群应慎食。

简渎河畔,种植着许多柳树。19日晚上8点,市民徐阳(化名)头戴小矿灯,手拿一个自制的桶,慢悠悠地出门朝河边风光带走去。

徐阳告诉记者,眼下这个时节,幼蝉都是晚上从土里爬出来,再本能地往树上爬。由于刚从土里钻出来,壳都没有脱掉,所以幼蝉不会飞,很好抓。“捉得多了就有经验了,知道哪里的幼蝉多。”徐阳告诉记者,运气好的话,从出门到凌晨左右,抓一两百只不成问题,“按照0.9元一个的价格计算,一个晚上就能收入百余元。”

也正是因为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抓捕技术,许多市民一到晚上就扎堆往树多的地方钻。漆黑的夜里,河畔的风光带上,不断闪烁着电筒发出的点点亮光。

“上个星期是高峰,现在知了慢慢少了,不过价格比之前稍微高了一点。”徐阳说,和往年一样,他会一直捕捉到8月上旬,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

记者了解到,知了营养价值丰富,每年的6月中下旬(夏至前后)到8月初(立秋前后)这段时间是知了盛产的时期。因为知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人体有滋补的功效,民间有把知了称为“唐僧肉”的说法。在我市,知了也是许多市民追捧的美食,不管是在高档酒店,还是在路边大排档,都能见到用知了做成的美味佳肴。

在华南路的一家饭店记者了解到,爆炒金蝉是这里的一道招牌菜。饭店大厨把知了放入盐水中稍作浸泡,再用清水洗净,之后加姜蒜入油锅爆炒,炒至五成熟,加桂皮、辣椒及盐、酱油、料酒,烧至收汁,一道香味扑鼻的爆炒金蝉就完成了。

“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是这个时节才能吃到的美食,比较受欢迎。”店主告诉记者,最近这段时间爆炒金蝉的菜品销售不错,一盘45元,媲美小龙虾。

那如此捕捉幼蝉会不会对生态造成影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昆虫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会自动调节数量进行平衡。由于蝉的繁殖量很大,以目前的捕捉、食用情况来看,不会对生态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蝉作为万物中的一种生灵,自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宜过度捕捉,避免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影响。该工作人员同时提醒,野生知了最好不要食用,因为知了在成长过程中会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而且园林部门会定期对绿化带、公园等公共绿化树木进行喷药治虫,知了身上也可能会有农药残留。若大量食用了这种知了,对人体很可能会产生危害。

对此,医生也表示,虽然知了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物,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过敏体质的人就应慎食知了。此外,知了属于野生昆虫,它的翅膀、脚上还会有寄生虫之类的病原物质,如果一定要食用的话,应在清洗时去头、脚和翅膀,最好是用淡盐水冲一下再控干,烹饪时一定要煮熟烧透。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