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新之城”到“智造名城”

核心提示: 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四城建设”动员令,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发展号召,十年来,“创新之城”升级“智造名城”,丹阳新兴产业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答卷。

从“创新之城”到“智造名城”

——“建设新丹阳 喜迎二十大”系列报道之一

图为西部产业园(生命科学产业园)全貌。记者 谢超 摄

本报记者 陈静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上下昂扬斗志、锐意进取,取得了极不平凡的成绩,经济发展高质量、社会民生高水平、生态环境高颜值、社会文明程度高……今起,本报推出新闻专栏“非凡十年”,全景展现十年来丹阳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进一步坚定信心决心,接续奋斗,向着“智造名城、运河明珠”现代化新丹阳激情奔跑。

从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四城建设”动员令,到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智造名城、运河明珠”发展号召,十年来,“创新之城”升级“智造名城”,丹阳新兴产业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答卷。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兴产业规模总量较2012年增长近50%,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近45%,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力量。

从“6+1”到“三区三园”再到“两区多园”,从仅一联合智造到国药再到恒神,从项目现场到工厂车间再到研发实验室,十年来,我市坚持产业强市,聚焦“一号战略”,瞄准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新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等新兴产业,全市经济发展呈现“新兴”向荣的喜人景象。

[镜头一]5月26日,西部产业园,国药项目现场

当天,参加镇江市经济工作推进会的各辖市区与会人员走进国药(丹阳)智能康复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现场参观调研项目建设情况。“186亩国药企服集采中心已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581亩国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产基地A、B区已基本竣工,正启动K区、C区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向参观者介绍。

国药项目所在的位置位于沪蓉高速河阳出口处,是“三区三园”中的西部产业园。总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的西部产业园近年来吸引了鱼跃集团、国药集团、金宇生物、云阳药业、华洪药业、沥泽医药等一批医药企业入驻。也正是在这一产业园的承载下,我市打开了新医药与新型医疗器械产业的精彩版图。

目前,我市新医药与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初步形成了新型医用器械、新型医用材料、新型药品等三大特色板块。2021年,新医药与新型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应税销售120亿元,拥有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7家。而随着鱼跃医疗和国药项目的陆续竣工投产,未来,我市新医药与新型医疗器械产业版块将更加壮大。

[镜头二]6月10日,东部产业园,恒神公司

这一天,董事长刘瑾像往常一样早早上班,当天,她需要召集相关人员就高端纤维产线论证情况进行座谈,这条产线既能兼顾恒神高端产品的研发,也能在研发之余完成日常生产任务。

紧跟技术前沿,创新管理模式,恒神今年将加快把丹阳生产基地打造成为高端制造和研发中心,力争形成新的增长点。1~5月,恒神股份坚持“戴紧口罩抓发展”,经营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

作为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恒神股份T700、T800碳纤维已规模化生产,T1000碳纤维中试成功。同时,图南合金部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国内唯一荣获中航工业公司颁发“鲲鹏奖”的民营企业;大力神目前已轧出超3米宽的铝合金板;奇一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具有生产超薄、超轻、超强的连续纤维热塑预浸基材的企业;乐能电池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天工集团粉末冶金材料填补国内空白,为航空航天、3D打印等高端行业配套……

当前,我市新材料产业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需求,基本建成了涵盖高性能金属材料、高端纤维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新材料产业体系,成为全国最大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高温合金企业集群。2021年,我市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达302亿元。目前,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28家、高端人才工作站22家。

[镜头三]6月15日,高新区,工大金凯

上午,总经理李瑞扬一大早来到研发车间的国产高端镜片生产线前,公司自主研发的镜片抛光机样机正在进行试运行,该机床的成功研制将加快公司打造国内首条车房国产自动化、信息化生产线,全面提高车房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我市眼镜产业生产制造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自主研发,突破关键技术。今年1~5月,工大金凯不断提升设备研发能力,加快新设备的研制及成型设备产品的优化升级,预计今年销售业绩将会有大幅提升。

工大金凯是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企业之一。2021年,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应税销售467.6亿元。

沃得集团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仅一联合智造牵头制订了国内多项行业标准,中科四象大功率固态激光器项目填补国内空白,鼎泰高速列车刹车盘替代进口,天宏汽车轮毂加工系列化智能机器人远销国内外市场,同力机械主板上市,冈田精机是全国最大的机床刀库生产企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已成为支撑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核心提示]从“6+1”“三区三园”到“两区多园”;从“一个龙头”到“一个产业”;从“跑起来”到“加速跑”

西部产业园、北部产业园、东部产业园……对很多人而言,这些“地标”还较为“陌生”,在布局“三区三园”“两区多园”之前,这里是被大家熟知的生命科学产业园、航空航天产业园和精密制造产业园。

时间是把量尺,园区的更新迭代记录着我市新兴产业的发展脚步。

2011年6月,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未来五年,我市将着力推进“四城建设”。其中,针对我市产业特色,提出了要以产业创新为重点,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丹阳建设成为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富有朝气和效率的“创新之城”。

2012年,市委市政府立足当时实际,着眼未来发展,在当年“十项重点工作”部署中,把实施产业“三集”发展战略、建设重点产业园区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举全市之力重点打造“6+1”产业园区。当年,五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投入110亿元,实现销售670.4亿元,首批创成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路线图”已绘就,“作战表”已制定。如何让新兴产业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好?市委市政府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新兴产业发展鸣锣开道、保驾护航。

2014年,市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发出了动员令,强调要重点抓好技术改造投入100亿元、新兴产业投入100亿元、服务业投入100亿元“三个百亿”目标,并依托优势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

2015年9月,《中国制造2025丹阳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强势推进丹阳制造向中高端迈进,丹阳制造正式转向“丹阳智造”,当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达1085亿元。

正是由于鲜明的产业发展导向、良好的政策环境,加速形成了智能制造与实体经济融合互促的发展态势。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75家,五年增长近3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五年接近翻一番;五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2年的32.4%提高至2016年的40.3%;2015年、2016年新兴产业销售连续两年超千亿元大关。

2020年起,我市新兴产业发展由“跑起来”迈向“加速跑”,充分发挥“三区三园”主阵地作用,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三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当年,三大新兴产业销售同比上年增长14.8%、13.7%、25.3%,新兴产业产值比重提升11.7个百分点……

从一个龙头到一个产业,再到一个生态,十年来,我市在新兴产业的培育上遵照这样的路线图接续实干。如今,三大新兴产业正成为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兴产业的蝶变,也带来了城市经济的质变。在镇江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工作中,我市从2018年的三等奖逐年进位、一路攀升到2021年的一等奖,在全省考核中也实现了大幅争先进位。2021年工业应税销售收入突破2000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80%。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多亿元,打破了长时间徘徊在60亿元左右的困局。获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入围首批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县,人才竞争力名列全省(县域)十强。

在我市,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企业正带领我市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绿色化的方向努力“加速跑”。今后,我市将继续打好产业强市攻坚仗,深入推进产业强链,健全“两区多园”,全力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创新活力、更加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智造名城、运河明珠”。

责任编辑:吴淋淋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