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时评】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核心提示: 6月6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

新闻时评别让青春因一“文”而不值

肖凡

6月6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办法》规定,任何企业、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不得胁迫、引诱、教唆未成年人文身。

近年来,文身的流行度不降反增,并呈现低龄化的特征,在我国未成年人群体的影响力有明显上升趋势。许多青少年为了“表达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为爱留痕”的本领,选择与“青龙白虎”融为一体。更有甚者,选择把各种图案“文”满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不留一点空隙。

不可否认,成年人选择文身来表达个性,这无可厚非。毕竟,社会审美多元,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怎么选择是自己的事情。但对于未成年人,判断是非、思考决策的能力水平还较低,还不具备有完全决定“自己能否文身”和“是否适合文身”的能力。

再者,未成年人的身体还在发育之中,贸然文身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了解过文身原理的朋友应该知道,其主要利用机器将有墨的针头刺入皮肤,按照文身者提供的图案和颜色操作。但作为未成年人,身体器官还未发育成熟,尤其是皮肤还比较稚嫩。破坏这道“天然屏障”而注入墨汁异物,会让整个“生态系统”出现紊乱,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是一系列感染。有专家提醒,“不合格的卫生条件,可能会让文身成为传播艾滋病、肝炎等疾病的媒介”。

除此之外,文身的难以清洗和去除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目前的激光治疗手段不能完全清洗掉“文”入身体的墨汁,无创彻底清除文身基本不可能,而大面积的文身清理至少要花费上万元。与此同时,除不去的图案不仅成为“坏孩子”的标记,还对未成年人日后参军或报考对身体条件有要求的招聘考试产生消极影响。

可能是意识到文身对未成年人的损伤之大,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苏、浙江等地检察机关以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禁止为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文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而此次《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的出台,给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注入了“强心剂”。就像《办法》中提到的“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治理原则,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文身困扰不是单个方面的责任,而需要“引导”“教育”和“监管”三方形成合力,共同筑起未成年人的“防护藩篱”。

责任编辑:姜耶妮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