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韦玲贞来到社区赠送锦旗。记者 陈晓玲 摄
本报记者 陈晓玲 通讯员 沈红
6月6日,家住荣城国际小区的韦玲贞和老伴结束了14天的居家隔离。回想起这14天的隔离生活,两人内心充满感激。6月8日一大早,韦玲贞代表全家,将一面写有“不忘初心冲锋一线疫情防控尽显担当”的锦旗送到白云街社区工作人员的手中,感谢他们对她和老伴在隔离期间的照顾。“特别感谢你们,真的辛苦大家了!”
事情还得从5月下旬说起。“两个多月前,我老伴到上海的医院做手术。手术完成后,由于疫情原因,没能立即返家。”韦玲贞告诉记者,5月下旬,他们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可以回家了。不过,韦玲贞了解到,从上海回到丹阳需要先在隔离酒店集中隔离7天,然后再居家隔离7天,可老伴刚做完手术没多久,住在酒店隔离会有诸多不便,也不利于他的身体恢复,“考虑到老伴的情况,在回丹阳的前5天,我和家人商量后,决定向社区申请直接居家隔离。”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韦玲贞拨通了白云街社区党委书记朱军的电话,“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一申请竟然成功了。没多久,我就接到了朱书记的电话,称我们可以从上海直接回到丹阳家中,居家隔离14天。”
5月24日,韦玲贞和老伴踏上了回丹的火车。到站后,他们被疫情防控接驳车直接送至家中。“我们到家时,社区工作人员已经在等候我们,为我们送来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并告知我们防疫的要求。”韦玲贞说,其间,社区工作人员定期给他们打电话询问需求,“我们只要在社区特地组建的微信群里一说,就立马会有回应,整个隔离期间,我和老伴都很舒心,老伴也恢复得很好,这些离不开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忙和照顾。”
“我们一接到该居民的居家隔离申请之后,就立即向上级请示,阐明她老伴的具体情况。得到上级同意后,社区就对他们实施居家隔离,并在隔离期间给他们提供需求服务。”朱军介绍,白云街社区划分为7个网格,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对于每个网格中居家隔离的居民,社区都会为他们建立“五包一”微信群。“所谓‘五包一’,‘五’即社区网格长、社区干部、社区医生、街道领导和公安民警;‘一’则是居家隔离的居民。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居家隔离的居民提供更加细致化的服务,同时也能尽全力满足居家隔离居民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隔离期间的难题。”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举动让韦玲贞和老伴非常感动。于是,隔离期一结束,韦玲贞就特地做了一面锦旗送到白云街社区,也就是开头的一幕。
接过沉甸甸的锦旗,朱军及社区工作人员的心里热乎乎的。朱军感慨地说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面锦旗,一份肯定,也是一份责任。居民的称赞与信任让我们感到无比荣幸,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唯有不遗余力地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才能无愧于群众对我们的信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