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礼盒现过度包装,“盒”去何从?

核心提示: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佳节里,不少市民都收到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礼盒。不管是礼盒上的图案还是礼盒本身的造型,都透着“高颜值”。

图为造型可爱的定制粽子礼盒。记者 马骏 摄

本报记者 马骏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佳节里,不少市民都收到了各式各样的粽子礼盒。不管是礼盒上的图案还是礼盒本身的造型,都透着“高颜值”。然而,打开礼盒,五六个真空包装的粽子或咸鸭蛋却让人觉得与精美的包装很不相符。

每逢端午节,很多市民都会给长辈送去粽子礼盒,一些公司也会为员工发放粽子礼盒。不过,与送礼的好意相伴而来的,还有过度包装带来的一系列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情压力以及奢靡之风。

市民周先生在端午节前一天收到了一份粽子礼盒的快递包裹。“那是之前有过合作的一个公司寄给我的。”周先生原本拒绝了这份好意,但对方称只是一份粽子礼盒,不是多么贵重的东西,是一份心意,他便没有再拒绝。拿到礼盒后,周先生被这一礼盒吸引了,“那个礼盒不论是着色还是造型,都让人眼前一亮,非常精美。”然而,当周先生打开礼盒后,发现里面仅有五个真空包装的小粽子,这让他有些蒙。周先生觉得,在这个礼盒的成本里,包装应该占了很大比重。“那盒子虽然精美,但也只是让人看看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作用,扔了可惜,留着又没用。”周先生觉得,这个礼盒有些华而不实。

与周先生一样,市民小唐在节日里也收到了一份粽子礼盒。“那是朋友送我的,礼盒内外都印有他们公司的logo,一看就是定制的。”小唐告诉记者,那是一个较大的礼盒,里面被一块大泡沫制品分成了三个小区域,除了六个小粽子外,还有一个玩偶和两只口罩。这让小唐哭笑不得。“我觉得那就不是一个粽子礼盒,而应该是玩具礼盒,粽子只是‘配角’。”小唐的朋友告诉他,这样的礼盒,他们公司都是送给客户的,因为是定制产品,所以成本不低。小唐觉得,这样的礼盒虽然很有新意,但总觉得少了一点传统节日的味道。

不少受访市民认为,如今,大型商超里的粽子礼盒在价格上往往比较亲民,几乎看不到三百元以上的。但很多企业、公司在今年的端午节纷纷定制了粽子礼盒,用于送员工、送客户,可谓是争奇斗艳。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礼盒市场上频现过度包装的情况。

说起“过度包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粽子、月饼、茶叶等商品,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均属于日常生活中的“送礼佳品”。在人情文化、面子文化的影响下,这类商品往往是过度包装的“重灾区”。在很多人的消费观念中,送礼的东西,一旦显得简约、朴素,似乎就有点拿不出手。所以,一些商家也乐于在这方面挖空心思去迎合这种观念。在商家的逐利和社会消费观念的相互强化下,过度包装现象长期存在着。

为让粽子、月饼包装“瘦身”,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近日批准发布《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实施日期为2022年8月15日。根据这一标准,粽子、月饼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能超过3层,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和红木材料。

业内人士表示,礼尚往来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但不应衍生出奢靡之风,在传统文化中本就有“礼轻情意重”的美好寓意。那些过度包装的礼盒动辄数百元乃至上千元,往往变成了“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已经偏离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轨道,扭曲了其原本承载的节日和人情内涵,不仅加重了人情负担,甚至成为腐败的工具。此外,一些礼盒的成本集中在包装上,食品本身却不尽如人意。遏制过度包装,有助于让月饼、粽子等节日礼品回归本意,让人情往来返璞归真。

业内人士认为,强制标准只是给相关商品的包装提供了一种最基本的指引,它不是为了限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性。在标准之下,企业的创新可回归简约、自然风,降低包装成本,不仅可以提高商品的“性价比”,拉近与更多消费者的距离,也有助于推动消费观念的革新。同时,在市场竞争中,竞争的焦点也将被放在产品的质量、口味上来,而不是一心在包装上“炫技”。

责任编辑:王琳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