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高发期,该如何做好防治?

核心提示: 立夏已过,春天渐渐远去,气温不断攀升。市中医院儿科专家送上健康呵护,希望孩子们健康度过童年时光。

立夏已过,春天渐渐远去,气温不断攀升。市中医院儿科专家送上健康呵护,希望孩子们健康度过童年时光。

手足口病高发期,该如何做好防治?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专挑幼儿园、学校等孩子们聚集的场所“兴风作浪”。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4月起手足口病病例数将逐步上升,5-8月出现第一个流行高峰,部分年份的10-12月还将出现一个次高峰。

往年,每到5月初,这种病就会爆满儿科。虽然说大部分的手足口可以自愈,但发病的过程却又痒又疼。为了不让宝宝受罪,做好防病工作尤为重要。

市中医院儿科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是由CV-A16、CV-A6、EV-A71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及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要不要住院呢?

中医院儿科专家介绍,手足口属于病毒感染的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在没有并发症出现的前提下,就算不使用任何药物,也是可以自愈的,所以治疗还是以缓解患儿的不适感为主要目的。如果孩子出现以下这些情况,要迅速就医:体温保持在39度以上,服用退热药后效果不佳;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无法安抚;频繁呕吐;呼吸或心率明显加快,可表现为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四肢颤抖、无力,或者站不稳;6小时内没有小便。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患儿都属于手足口病普通型,因此门诊治疗基本都会痊愈。但少部分患儿疾病程度严重,会累及心肺脑等器官,因此住院治疗是必须的,甚至是抢救。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中医院儿科专家介绍,要勤洗手。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而根据流行病学的机制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大要素。因为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很广,如果作为孩子的家属接触了致病性的肠道病毒后,没有做好及时的清洗,就很有可能把病毒传播给家里的孩子。所以,全家人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换完尿布后接触宝宝前要洗手。

肠道病毒可以通过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毒。避免吃夹生的食物,喝白开水,衣物杯子要勤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避免带孩子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不接触患病宝宝,同时如果自己宝宝患病,家长要主动做好隔离,避免传染给幼儿园其他的小朋友。

需要注意的是,成人感染手足口病虽然比较罕见,但不是绝对没有。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必要的消毒隔离措施还是要做的。

此外,接种EV71型疫苗,可以预防67%的重症手足口病以及84%的手足口病致死。中国疾控中心建议6个月~12个月月龄的宝宝尽早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

出汗才是夏天最好的“保养品”

夏天出汗本是一个散湿的途径,而空调营造的凉爽环境会使身体毛孔自动闭合,汗排不出来,湿气也就散不出去。宝宝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之活泼好动,尤其是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夏天来临,气温不断攀升,许多人成天待在空调环境里,这就导致了夏天“空调病”频发。本该是出汗的季节,却出不了汗。

市中医院儿科专家提示,古语有个说法,叫“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说,冬天不要过分接近火炉,不然就会使阳气受到干扰。夏天不要一个劲儿地扇扇子,应让身体自然排汗。中医讲究“秋收”“冬藏”,夏天只有使体内郁滞的气排出去,秋天才能收敛进东西,冬天也才能补进东西。该出时不出,该进时不进,只会影响健康。

出汗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功能之一。多数情况下宝宝汗多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刚入睡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出汗较多;深睡后交感神经受抑制,出汗量逐渐减少。故宝宝入睡后1~2个小时出汗多是正常现象。其次,如夏季炎热而致宝宝多汗;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加上室内空调温度过高,使得宝宝过热而出汗多,均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可能会出现头疼、发热、嗓子疼、流鼻涕、关节疼、肢体无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而离开空调房,这些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自愈。人们通常将其称为“空调病”。

对于儿童来说,特别是婴幼儿更容易被“空调病”缠上。使用空调期间记住“勤通风,常清洗,勿贪凉”的九字口诀,享受清凉,远离空调病。家长不要贪凉而让宝宝遭受“人造风寒”。宝宝在空调房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设置空调温度在26℃以上,睡眠模式,空调出风口可以安装挡风板,避免风直接对着宝宝吹。白天房间注意勤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外空气流通,并定期对空调进行彻底清洁消毒,以还原室内洁净空气。

出汗太多也不好。过度出汗则会伤津液、耗气血。在排除生理性原因出汗后,若发现宝宝的出汗量或出汗时间明显有异常,这可能是身体发出了求救信号,则要考虑病理性出汗的可能。需带宝宝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

养护孩子脾胃,戒“凉”食“甘”

对孩子来说,在炎热的夏季吃雪糕,很是惬意,更是喜欢。但是一根根雪糕,也许就是伤及孩子脾胃的元凶。夏季湿邪及寒冷饮食,最易损伤脾阳。夏天切忌过食寒凉的食物,处于过凉的环境,注意顾护阳气,保护孩子娇弱的脾胃。

戒“凉”。不要过度食用“寒凉”食物,如冷饮、生冷海鲜,还有直接从冰箱拿出的东西等。除了寒凉的食物,还要注意直接感受的寒凉。食“甘”。甘味入脾可以补脾,而且味道偏甜,孩子会比较喜欢。在夏季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食用甘味的食物,如苹果、西瓜、丝瓜、红枣、小米,薏苡仁、芋头、山药、土豆、胡萝卜、红薯等,可以做成粥、汤、菜肴、果汁等。但是,甘味食物多食容易阻碍脾胃的运化,气机不畅,出现腹胀、便秘的情况,所以不要一味过多或只吃甘味食物,还应该搭配其他食物,营养均衡。

“冬病夏治”,驱寒固本

夏天,正是天地间阳气最旺盛的时节。天人相应,驱寒固本,这是一年之中补充人体阳气最佳的时节,也是“冬病夏治”时。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中医手段,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预防和治疗一些慢性虚寒性疾病和季节性发作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中医院儿科也加入冬病夏治的行列中。儿科三伏贴从6月开始。儿童的“冬病夏治”是针对冬春季节容易发生的或反复加重的疾病,选择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趁病情有所缓解,进行干预治疗的一种预防方法,可增强患儿抗病能力,达到预防冬季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发作程度的目的。

目前丹阳市中医院儿科采用穴位贴敷、中药香囊及中药调理等方法,进行干预治疗,以增强患儿抗病能力。具体贴敷时间一般以患儿能够耐受为度,如觉贴药处有明显不适感,即可自行取下。

儿科主治范围:儿童贴敷的年龄一般应在2岁以上,主要适用于小儿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注意事项:

1.敷贴当天避免剧烈运动,可以洗澡,但不宜用力搓擦,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地吸干皮肤上的水分。

2.不宜进食生冷、海鲜、鱼虾或辛辣刺激的食品及冷饮。

3.敷贴应防止小儿将药物抓掉或抓破皮肤。

【健康链接】 中医院儿科 关爱祖国未来

【医疗团队】市中医院儿科病区开设床位23张,另有新生儿病房8张床位有待开放。病区共有工作人员14人,其中医生组8人,护理组8人。医生组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5名;护理组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4人。科室所有成员都分别到上海儿科医院、南京省中医院、南京儿童医院及苏州儿童医院等三级医院专科进修过。

【医疗设备】病区拥有肺炎腹泻治疗仪、新生儿蓝光治疗仪、T-组合复苏器、早产儿培养箱、经皮测胆红素仪、低压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电脑输液泵等多种专用设备。

【医疗亮点】自病区运行以来,病人数逐渐增多,特别是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支气管肺炎、厌食、腹泻病、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优势。2014年开设了儿童冬病夏治特色门诊,开展三伏贴,对儿童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的疗效,目前预约人数逐年上升。科室以温馨的住院环境、优良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吸引着患者,并得到一致的好评。

地址:市中医院门诊二楼儿科

电话:86057661  86057165

责任编辑:周娜

本网首发

丹阳视觉

丹阳热点